第三百一十五章 云梦宗,利刃出鞘(3 / 5)
p 草原的冬天,夜晚来得很快。
    命人将这些太监安顿好,又吩咐了一些军务后,慕容承一个人默默站在书房中。
    听那些太监们说,最近的朝堂依旧还是皇后主事,陛下甚至移驾去了神册剑炉。
    “牝鸡司晨,非是吉兆啊!”
    靖安侯慕容承长长一叹。
    ---------------------------
    天京城中依旧人行如织,战乱数百年也不曾侵扰过这座雄城。
    坐北朝南的皇极殿中,一番关于楚国叛乱的争吵刚刚平息,大小官员鱼贯而出,三三两两朝宫外走去,留下大殿中的帝位和一片空旷的殿堂,相对无言。
    出去的官员们,口中大多都在谈论着一个名字,沈兴国。
    这位沈兴国大人曾经的官职不算很高,只是个五品的右佥都御史。
    为什么说是曾经呢,因为就在刚才,这位沈大人被陛下褫夺了一切官职,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若非念在一个不杀言官的规矩,看陛下方才那火气,沈兴国多半得身首异处了。
    不过,这也怨不得陛下生气,那沈大人提的是什么议嘛。
    居然公开奏请陛下诏吴、越、燕、赵、胶东五国世子入京为质,以免局势更加严峻。
    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就不怕一下子惹毛了五国藩王,一气之下干脆投了那杨洵又当如何?
    所以说啊,这沈兴国真是蠢,愚蠢之极!
    官员们或忧虑、或无所谓、或幸灾乐祸地出了宫城。
    皇极殿的议事大多是走走过场,真正军国大事的结论往往还是在陛下的御书房中做出。
    当然,那处偏殿就另当别论了。
    御书房中,熏香袅袅,香暖宜人。
    杨灏居中而坐,两侧群臣都赐有座位。
    国师荀忧和丞相卢庸分居两侧之首,其余人等还有兵部尚书马绥、户部尚书潘采、工部尚书宋应,以及部分军中将领。
    韩飞龙倒是不在此间。
    今日要议定的事项,却跟韩飞龙有莫大关系。
    那便是领兵平叛之事。
    朝廷对楚王叛乱,晋、蜀两地接连跟随之事从未掉以轻心,相反极其重视。
    可先前被寄予厚望的骠骑将军陈奉天和车骑将军张邯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朝野便是上下齐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