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近朱者赤(2 / 3)
边一大堆事,再说长毛并没有退回江宁,他们还盘踞在瓜洲,我走了您咋办!” “我身边是缺人,但让你去京城自然有让你去道理。” “郭大人……” “听我说完,”郭沛霖笑看着他,耐心地解释道“长生,你虽然捐了个官身,但不去吏部注册终究算不上官。现在空出那么多缺,正好是个机会,与其保举别人不如保举你。” “郭大人,您打算保举我,打算让我去吏部领凭?”潘二下意识问。 “角斜场虽小,但盐帮营的兵勇大多来自角斜场,而且角斜紧挨着海安,所以角斜场盐课司大使让别人去做我不太放心,只有你去我才能放心。”郭沛霖笑了笑,接着道“保举归保举,但能不能顺顺利利领到官凭却不是件容易事,吏部的那些笔帖式和胥吏难缠的很。志行正好回京了,有他在你的事应该好办一些。” 潘二岂能不晓得郭沛霖的良苦用心,毕竟不到吏部注册就算捐了顶带也算不上官,只能这么名不正言不顺地效力,却不能跟那些分发到江苏的候补官一样被差委试用。更何况保举的是角斜场盐课司大使,那是跟县太爷差不多的正印官! 正不知道该如何感谢,郭沛霖接着道“梁六他们连设卡抽厘的差事都不要赶回来效力,大过年的不能不让他们回去跟家人团聚,你等会儿跟他们一道回海安。” “去海安做啥?” “去问问王千里、余青槐和李致庸愿不愿出仕为官,他们要是愿意,就让他们准备准备,等过完年就跟你一道去京城投供。不过他们跟你不一样,他们全是江苏人,究竟能补个什么缺,究竟会被分发到哪个省我也不知道。” “如果投供之后要等吏部月选,我估摸着他们不会去。” “他们立过战功,他们的顶带是皇上钦赐的,再说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只要他们愿意去吏部投供,应该不用跟别的候补候选官员那样等。” “遇缺即补,尽先补用?” “想遇缺即补、尽先补用倒没那么容易,但志行要是能帮着想想办法,不用等那么久直接分发各省也不是难事。” 想到官员拣选任用也拣选任用的规矩,潘二禁不住问“郭大人,我四哥能有什么办法?” 郭沛霖指指桌上的书信,笃定地说“他以前没办法不等于现在没办法,你也不想想他马上要做的永定河北岸同知这差事是谁提携的。彭大人一定会召见他,他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岂能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总之,今后要是遇上什么事,说不定连我都要请他帮着在彭大人跟前美言几句。” 潘二这才意识到韩四竟因祸得福攀上了军机大臣的高枝,禁不住笑道“郭大人,听您这一说我发现还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得好好劝劝王千里他们。” “他们要是全去京城投供,我还真有些舍不得,不过既然有这机会就得成全,不能让人家白为我运司效力。” “郭大人,要是那些大人都跟您一样重情重义体恤下属,官绅真能一心,将士谁不会用命,长毛何愁不平!” “好啦好啦,怎么连你都学会阿谀奉承了,赶紧收拾行李跟梁六他们一道回海安。等等,去钱先生那儿领四百贯钱,给从上海回来的弟兄发点赏钱,他们回去过年,不能不给婆娘娃买点东西。” “郭大人,您真体恤下属。不过您是没瞧见,他们大包小包的带回来好多东西,还给您准备了好几担年货,一看就晓得在上海没少赚!” “一码归一码,那是他们自个儿赚的,这是我赏的,赶紧去办吧。” “遵命,”潘二躬身行了一礼,走到大堂外又转身回来了,竟提起衣角跪下磕头,边磕边说道“郭大人,海安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这年我是赶不上回来过了。只能先给您几个头,先给您拜个早年,祝您……” 郭沛霖没想到他竟会来这一出,禁不住笑骂道“长生啊长生,你是越来越像志行了,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郭大人,我……” “好啦好啦,也祝你官运亨通,万事如意。” 潘二咧嘴一笑,爬起身道“谢郭大人吉言,谢郭大人提携!” 郭沛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