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分组(1 / 2)

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首先要对自己打算推销给客户的产品非常非常熟悉。

张有矿所面对的,是养鸡养鸭,修房子抹墙,跑运输卖水果等等的农村老百姓。

这些人,让他们去卖花生油,合适吗?

对于这一点,张有矿是丝毫没有怀疑的。

他有信心,让自己手下二十个销售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寨子张家花生油。

当然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自家榨的花生油好,可是他好在哪里呢?

“各位,看到没,我左手里拿着的,就是咱们的花生油,看外表,跟我右手拿着的花生油,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对吧?”

张有矿站在凳子上,两只手里各拿着一个用娃哈哈矿泉水瓶,瓶里的纯净水喝没了,各装了半瓶花生油。其中张有矿左手拿着自家油坊榨取的花生油,而另一瓶则是从寨子集上买的花生油贩子卖的花生油。

2002年,到处都有一些骑着摩托车,售卖只要油坊里面的花生油一半价格的“花生油”,张有矿明白这里面的猫腻,但是农村老百姓却根本不清楚里面的利害。

有统计说全国一年生产销售的地沟油能达到三百万吨左右,平均下来的话,每人每年都要吃个几斤地沟油的。

这个比例,是相当恐怖的。

而原先那些老油坊,也正是因为这些便宜的地沟油的竞争,最后纷纷垮台的。

等到2015年以后,原先各乡各镇都有那么一两家的老油坊,几乎都要绝迹了,最后勉强留存下来的,也不是以榨油的目的,而是成了参观的景点。这就跟大熊猫一样,大家觉得新鲜,稀奇而来参观,殊不知,其实老油坊最有意义的地方,却已经被人忽视了。

几百万吨的地沟油,对于几千万吨的食用油市场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

众人围着张有矿,纷纷摇头:“有矿,你这两边的都一样啊。”

“是的,看着都一样,但是吃的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张有矿笑着说道。

众人恍然大悟:“哦,你右手那一瓶,是赶集打的油吧,那个油,炒的菜不香啊!”

张有矿将自己右手举高一些,然后说道:“这个油,是集市上油贩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价格是便宜,2块钱一斤,完了自己算算账,连咱们榨油的成本都不到,人家能赚钱?”

“对呀,有矿,我听他们说那些油都是偷来的。”张有能说道。

张有矿笑了,觉得自己的手下还是太单纯:“偷?靠着偷能有这么稳定的产量?”

“小偷多呗。”张有能解释道。

众人哈哈大笑,这年头,小偷确实多,就拿寨子集市上来吧,据说每次赶集的时候,少说也得有个三四个。

2002年这时候,农村的集市上,花假钱的,偷东西的,打架的,真的是随处可见。

小偷多,而且小偷也有分类,有割钱包的,有专门偷狗的,也有专门偷羊的,甚至于说到鲁中钢铁厂里面偷铁偷钢的,在老百姓眼里都不觉得算事情。然而要说偷油的,没有人听说过。

偷油?

偷油坊里的油?

这不太可能,所有的油坊都有人看守,下手的机会不多啊。

以张有矿的油坊为例,十八个大缸灌满花生油,那就是一万六千多斤,五块钱一斤,那就是八万多块钱啊。

这油坊,必须晚上要留人看守。

“我也不跟你们多解释,反正大家要清楚,一分钱一分货,咱们的油,比这个油,要好得多,健康的多。下一步你们出去推销咱们的花生油,第一要多说这是寨子张家油坊的花生油,这个牌子,在咱们钢城县这边,还是认的。”

“第二,就是说你们要是看到别人冒咱们寨子油坊牌子的,先把那个人给控制住,然后接着报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