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贺寿(一)(2 / 3)

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官军马军开始行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他耳中。

兴许是感到时机成熟,马光春的令旗在不远处以极高的频率招摇起来。紧接着,又有二三百骑自远处飞奔着冲入战阵,与那支周旋已久的百骑合为一股。

王和尚心中咯噔一下,本以为这支久久不动的官军马军只当疑兵,看来也是即战力。

官军马军之后,随州城再次开门,城门洞子里又涌出了大股的官军。他们人数至少怕近千数,却并不立刻向前,就在墙根不远处列阵等待,似乎在观望局势。这还不算,就在王和尚错愕的当口,城墙之上,赫然竖立起了众多旗帜,纷纷杂杂,令人眼花缭乱。而在那些旗帜之下,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恁多官军,远远看不清装备,只觉森森然然,不可胜计。

“飞捷右营动了。“

王来兴守望城下,见到飞驰在战场上的马军们,暂罢冲阵之令。城上,范巨安、罗威等令州兵、民夫等尽列城头,多张旗帜,大造声势。

马光春在军事上极有耐心,别的不论,只说行军打仗,他完全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流寇打随州,虽列三阵铺天盖地,兵势浩大,但经过对他们与练兵营作战情况的细心观察,马光春已经料定流寇绝不具备一鼓破城能力。先派一百骑出动,既有进一步试探流寇的意图,也有稳住王来兴心神的作用。

带兵者,无邀堂堂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马光春判断,流寇与练兵营的战斗最终会陷入拉锯,那时候,原本有些章法的流寇三阵会因为胶着来回而扯动凌乱,而在此等相持不下的微妙局面,五百马军才足以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知易行难,眼睁睁看着自家兵马缠斗不止甚至一度陷入险情而始终按兵不动,只靠忍耐是不够的,还需有着对局势走向清晰的预见与坚定的信念。马光春知道赵当世派他来协助王来兴的目的,对他而言,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因此他才更加沉得住气。

作为飞捷右营的突阵猛将,灌三儿带着四百飞捷右营马军兜到南路流寇的侧方,流寇三阵此时已全给练兵营粘住,相互之间早失去了策应支援的能力,即便看到了灌三儿部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也难以顾及。

“滴——哔——”

灌三儿的马军中,作为冲锋前奏的竹哨声清亮而有穿透力。不等南路流寇调兵抵挡,四百马军分三路瞬间贯穿了整个阵列。这些布衣着身的流寇轻兵在铁甲铁骑前如纸片人般纷纷溃散,广文禄所派负责进攻南路的百人队趁机掩进,阵列已被彻底打乱的南路流寇再也撑不住,炸了锅也似顿时崩溃。

“统制,是否进击?”左右军官询问尚在观战的王来兴。

王来兴又看了一阵子,俄而笑笑:“不必了,我那颠鸾倒‘凤之计,由飞捷右营做了。”

流寇三阵,南路最弱,按王来兴的想法,攻敌攻其软肋,必得先破南路,刘世俊打北路、广文禄打中路,看着热闹,实际为的都是牵制他们、不让援助南路。但是王来兴显然太过低估了南路流寇的战斗力,只靠着百人迟迟难以将对方彻底击退,所以才使得整个局面陷入僵持。这时候王和尚的五百亲兵又到南路,南路局势急转直下,他临时抽兵亲自出战,也秉承着个“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的念头,预备抓紧时机增援南路。

不过,打南路,目的却并非想以破南路之势再连取中、北二路。若那样做,代价还是太大,南路只是“颠鸾倒‘凤”的第一步。三阵之外,王和尚尚率剩余五百亲兵驻守本阵,南路若洞开,本阵难保,他必然会派兵驰援,等本阵空虚之时,便是官兵一锤定音的良机。以重要却相对又不那么重要的南路为饵,调王和尚分实质上最重要的本阵兵力驰援,无意间颠倒了战场上的轻重缓急,这就是“颠鸾倒‘凤”之计的含义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