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邳州(2 / 3)
甘泉庙、巨川神祠,河对面也有龙兴寺,升仙亭。
还有渔亭,相传石崇曾渔于此。
到了这边,人流更是熙熙攘攘,众多的乡民要前往邳州城,还有行人与商贾,马骡房屋也多见起来,甚至还有店铺。
听他们口音与睢宁差不多,其实这一片州县的口音都差不了多少。
看到杨河一行人,众乡民呼儿唤女,都是畏惧的让开。
这时代能骑马的就不是普通人,更别说骑的是战马。
杨河他们六人骑着战马,比一色六辆的宝马还显眼。
一行人策马过来,蹄声杂沓,气宇轩昂,充满锐气与杀气,当头一个牵马的似乎还是官差,所以胆小怕事的乡民纷纷让开。
只待杨河等人过后,低声议论领头的翩翩少年是谁,这么大的排场?
杨河等人从衠良桥过河,胡就业、曾有遇策在马上洋洋得意,陈仇敖默声不响,很注意戒备周边。
韩大侠一样警惕看着,张松涛此次能作为心腹跟随出行,心中甚喜,他面上仍然沉稳,只将一路所闻记在心中。
胖皂隶刘可第为杨河牵着马,则一路吆喝“让开让开,都给杨相公让道。”
杨河看着周边,看着桥下的沂水,这是邳州境的重要河流,从山東沂州流经邳州北,然后一分为二,一绕城北,从西南流入黄河,一绕城东,经城南亦注于黄河,谓之小沂水。
水上有桥,所谓圯桥,就是当年张良遇黄石公处。
当然,那时黄河没有夺淮,小沂水注入的却是泗水。
而且到了后魏,绕邳州城东的小沂水已经消失,圯桥湮废。
过了衠良桥,就进入邳州城南的关厢,沿着官道两边都是大小房屋,颇有当地特色,较富的“一条脊”,中为堂屋,两边分别为卧室、厨房。
更富的“一条龙”,前为堂屋,后为厨房、天井、卧室。
大富的三合头、四合头,还有些几落几进的大院落,这是富豪人家。
除了这类瓦房,还有很多的草房甚至苇屋,还有更简易的茅草棚子。
由此可看出当地的贫富差距。
街巷也很狭窄,非常多的“一人巷”,宽不足一米。
路面都是泥土路,眼下冬日还好,到了春夏雨水多的时候……
到处是垃圾,很多地面坑坑洼洼,总之规划得很不好,那些茅草棚子更是见缝插针。
而到了这关厢处,各色人等也多起来,鱼龙混杂,更颇多的流民难民,牵儿带女,鹑衣百结,缩在墙角处只是颤抖。
看各色的行人来来往往,喧闹声不绝,种种人烟景象,还是看得一行人兴致勃勃,胡就业兴奋的道“这州城就是热闹,不象新安庄,鸟不拉屎的地方,标致的小娘子都看不到几个。”
曾有遇道“哪能比,这是城里,我们那是乡下。”
杨河摇头,这两个兵油子,进入这类场所就感觉如鱼得水,然比起这边,他更喜欢新安庄,有一种秩序与宁静,这里一看就类似那种贫民区,良民在这边不好生存。
韩大侠瞪了二人一眼,显然不满他们诋毁新安庄。
张松涛脸上也是不赞同的神情,此处蝇营狗苟众多,他还是喜欢新安庄。
他们一行人策马往前走去,与先前一样,路上行人纷纷让开,杨河一行压迫力太大了,便是街道一些青皮光棍样子的人,看到杨河等人,也知趣的不敢上来骚扰。
这些人最有眼力,知道什么人该惹,什么人不该惹。
一看杨河样子,不是显贵,就是新近降临的豪强,这种人沾上了,怕被打死了,也是白白被打死。
何况,他们还看到胖皂隶刘可第为杨河牵马,更需敬而远之。
一些认识的人只是招呼“哟,是刘爷。”
“刘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