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遇袭(2 / 3)
得到许可,众百姓流民个个叩头谢过,忙不迭的四下散去。
今日之事,或许对他们是个强烈的刺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各人怀揣分到的二两银子,也可以买个一石米,让家人吃几顿饱饭,以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夜。
众百姓散走,余李天南兄妹三人茫然站在官道上,不知该往何处去。
杨河再看四周,除了这边熊熊燃烧的茶铺,似乎除了朔风,还有离去的几个百姓,官道前后仍毫无人影,萧瑟之极。
他骑上马,紧了紧斗篷,看兄妹三人仍站着,他笑道“你叫李天南?”
李天南忙道“小人是,再次谢过贵人的搭救之恩。”
杨河道“你会铸炮造铳?”
李天南道“是的,小人会铸铜炮铁炮,也会造铳,我弟弟妹妹,也懂一些。”
杨河道“哦,跟上吧,到我庄中去铸炮。”
李天南迟疑道“一个庄子,也能铸炮?”
杨河笑道“我连巡检都敢杀,难道不能铸炮?跟上吧。”
李天南迷迷糊糊就跟着走了,他总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他弟弟妹妹自然也跟着走,二人低声议论,弟弟摇头道“唔知讲乜野。”
……
从直河镇往邳州,会经过洪河,然后是曲吕河,又会经过匙头湾。
这边有一个减水闸,乃万历八年所建,又有张林浦、沙坊诸处,俱扫湾要害也。
不过官道上都有桥,道路好走,三十里路程,并不需要走多久。
只是冬日天黑得早,又因为路上耽搁,一行人到邳州城时,已是申时,离天黑不远。
他们从城东南的“皇华门”进城,这边有真武庙、去思祠、昭惠灵显真人祠等庙宇。
那“去思祠”却是正德七年,刘六攻邳,知州周尚化御敌有功,州人立庙祀之。
杨河仍然回到原来的客栈,将李天南兄妹三人安顿下来。
十一月初十日。
午饭过后,杨河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邳州城。
此行收获确实很大,物资不用说,光铁匠就招了三户,哦,其实可以算五户,因为那户军匠,还有李天南兄妹也可各算一户铁匠。
又有瓦匠、火药匠、灶户、窑夫等等,同时这两天黄管事那边也有好消息,又招到两户木匠,只可惜是“小作”。
木匠行业是很复杂的,平时分水、旱木匠,水木匠从事造船、修船和制作各种水上木器具,旱木匠则专门制作家具及陆上各样工具。
而且旱木匠又分高木匠与低木匠,高木匠指高处作业,低木匠只在地面作业。
又有“大作”,建房做梁柱,“小作”,做家具,内又有方木匠,制桌椅,圆木匠,做盆桶,椿木匠,制农具等等。
杨河很希望招到一些“大作”,只是这等人才很难找,慢慢来吧。
他们一行人往新安庄回去,同行有黄管事的十几辆轱辘大车,载有杨河购买的一部分商货,毕竟他买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大件物品,比如粮米,就需要使用船运。
若用车载,不知要载到什么时候。
一行人走在路上,都是兴致勃勃,特别那些招来的工匠,更是神情中充满期盼,不知到新安庄后,以后的日子会是怎么样。
杨河骑在马上,左侧走着黄管事,然后后面是韩大侠等人。
又有赶车伙计,护卫人员,皆是剽悍,很多人都携带腰刀弓箭。
杨河赞叹,那王琼娥麾下实力确实不用说,以后若在新安庄前开店,自己等也不用辛辛苦苦跑到邳州城来。
他与黄管事说说笑笑,很快过了武河渡、距山等处,然后快到清水湖那边。
那边离新安递运所不远,然后再绕葫芦湾,就快到新安庄了。
很快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