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流寇(3 / 8)
事实上李自成的闯营也更擅长“挖城”战术。
“……自成每攻城,不用古梯冲法,专取瓴甋,得一砖即归营卧,退后者必斩。取砖已,即穿穴穴城。初仅容一人,渐至百十,次第傅土以出。过步,留一土柱,系以巨索。穿毕,万人曳索一呼,而柱折城崩矣。”
攻打开封多日来,无数的流贼忙碌,他们从曹门至北门,环垣十余里处,已经挖掘了大小洞口三十六洞。
特别于开封城东北角之南,陈总兵汛地之地北,贴城墙外壁更掘一巨洞,广约丈余,长十余丈。
连日来,众贼皆以布袋运火药于内,已约运火药数十石,更已备药线两根,长四五丈,粗大如斗。
除此外,于正月初二日,流贼还离城墙一二百步外,对着一些损毁严重的城垣处,垫松柏为台,筑以土,设立炮台多个。
每台高三丈,广五丈,长十余丈,上可容百余人。
各炮台,每日尽以猛烈的炮火不断轰击城墙。
……
“流贼来了。”
残雪被踏的“沙沙”声,探头城外,又见黑压压的贼寇蔓延而来,漫山遍野,似乎铺满大地。
裹成一团,龟缩城头上,疲惫非常的守军似乎一个个苏醒过来。
他们掀开身上满是积雪残霜的棉被毡毯,在军官喝令下,喊叫着,提醒着,操起身旁的兵器,有条不紊,就倚到城垛后,或跳入残破的悬楼中防守。
甲叶兵器的撞击声,奔跑的脚步声,各人的喊叫声音,死寂的城头似乎一下子就活了过来。
连日血战,守军们个个神情都非常疲惫,战暇时他们倚在城头养神,安静无声,只任由沙沙雪花将他们飘落覆盖,恍若一个个雪人。
然此时掀开毡毯棉被,持操起兵器,各人疲倦的脸上就展露出杀气与戾气,有若一头头猛虎苏醒过来。
守御开封的多是新任总兵陈永福的正兵营,作为营兵,他们很多人都有披甲,此时多是暗甲,铁叶镶嵌在棉甲内层,他们穿着对襟棉甲,戴着铁盔,上面飘扬着红缨。
各人钉着铜钉的棉甲深红,很多人外面罩着毡衣斗篷,此时不论斗篷棉甲,皆是斑痕屡屡,或是鲜血,或是泥土,或是残雪,却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肃杀之气。
营兵,算是大明最正规的职业军人了,若心中敢战,其实战斗力颇强。
除了营兵,城头还有协战社兵,第一次开封之战后,知县王燮立社兵,择民家有一二千金产者出兵一名,或两家出兵一名,万金产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城中八十四社,每社社兵五十名,择殷实素行员生为长副领,又选总社五人,按五所五门,名置一人统之,共四千二百不饷之兵,无事团练习艺,有事登陴守御。
社兵至少是中产人家,大部分城内士绅商贾子弟,又以生员领之,绝对与流贼势不两立,开封守城战中,与官兵颇为配合默契有力。
他们打扮各异,然腰中皆系无忧绦,或持弓箭,或持长刀,又或短斧长矛等。
他们器械一些库房中给,一些则是自家的兵器,大明默认民间持有五兵,其实长江以北,家家户户多有弓箭刀矛等兵器。
他们每人都有社票,旗号则按五方色,与营兵一样,连日血战,各社兵脸上满是烟火黑雾,很多人身上脸上都有伤口,他们持着兵器,举止中就颇有锐气。
这种生死淘汰,能活到现在的,至少技艺运气都非常不错。
而且比起许多官兵来,他们敢战之心也更为坚决。
城头还有颇多壮丁忙碌,搬运砖石,搬运火柴,搬运伤者,虽是民壮,举止中也颇有彪悍,却是连日血战,城上守备缺员,守军就向城内临时雇募壮丁。
“总社设钱缗置城上,每次人给钱百文,饼四个,百姓蜂拥愿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