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戛然而止(3 / 4)

家店,流贼失利退却,掠蒙、宿、灵、虹、睢诸地而渡淮。”

今天是崇祯十五年二月三十日,明天就是三月一日。

这三月就算打退李自成等部,四五月张献忠等人又来。

仗,有得打啊。

自己本钱又这么少,每打一场仗,都要慎重又慎重。

这也是他将基地设在北岸的缘故,那南岸之地到处是兵匪流寇,根本就不能发展生产。

不过环视诸人,杨河心中奋起雄心,想去年逃难,他身边不过一个书童,年幼的弟弟妹妹三人,现在已经有二庄之地,精兵七百,披甲人四十,马队六十。

以后他的兵力会更多,地盘会更大,他的势头会发展得越好!

他缓缓环视诸人,沉声道“为我新安庄,诸君,努力吧!”

……

崇祯十五年三月一日,杨河亲率大军六百五十人前往睢宁城。

正是桃汛,黄河水涨,浩浩荡荡东流去,让人见之心惊。

好在去年黄河没有封冻,没有形成凌汛,大船过河还是可以的,只是必须小心。

这过黄河不是开玩笑,河宽十几里,风大浪急,一不小心翻船的话,他杨河再是命大,也肯定活不了。

事实上这边水流虽平缓,但翻船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好在有惊无险,巡检司、递运所这边出动的都是大船。

午时的时候,杨河一行六百五十人,部渡过了黄河,往睢宁县城急赶而去。

……

刚才下了一阵雨,檐外仍在滴水。

仍是春寒,又带着湿气,让人身都不好受。

知县廨客堂内,知县高岐凤紧皱眉头,以手托额,只是头痛不语,主簿郑时新焦急的坐着,几上的茶水早凉了,他也无心喝一口,他无奈的看着不请自来的县丞刘遵和。

还有典史魏崑岗……

此时这魏典史正喋喋不休“逃来睢宁的难民越多,各方都说,流贼已经到了灵璧,流贼已经到了灵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睢宁城下。可这城防要紧关头,我们的杨大人呢,他在哪里?他一直吹他有几百大军,不断从县库掏钱,可真见了真场,他人呢,去哪了?还是他丝毫没有将我们睢宁城的百姓放在心里?”

高岐凤仍不语,他正与郑主簿喝茶商议,这二人就急冲冲的不请自来,闯进他的私廨。

特别魏崑岗,区区一个典史,竟敢对他这一县老父母呼喝咆哮。

他也知道,流寇大军逼临,县内很多人都乱了手脚,已经不断有富户商贾打着各种借口逃往邳州城,但他们这些朝廷命官守土有责,却不可能逃的。

否则就算流寇没要了他们脑袋,事后圣上也会毫不客气的将他们斩了。

所以,他们必须严守城池。

只是睢宁城区区一百多个民壮衙役,真能守住城池吗?

多少州县都被攻破,甚至还有府城,睢宁能守住?

各人心中没底。

这心一慌,很多乱子就出来了。

很多人也原形毕露。

便如这魏崑岗等人,连起码的尊卑体统都不顾了。

高岐凤也知道,魏崑岗是借故发作,不满自己任杨河为练总,还将各人的私房羡余钱拨到乡兵那边。

还有,听说他与凌城集士绅王朝首交好,那晚王朝首父子惨遭杨河殴打……

但高岐凤有苦说不出,他已经去了多封书信,那杨河就是各种借口。

昨天他又派亲信前往,杨河虽答应,但来不来,他也是心中没底。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一股怨恨,同时心下怀疑,当时自己任杨河为练总,到底对不对。

县丞刘遵和冷漠的喝茶,主簿郑时新看魏崑岗一直在喋喋不休,忍不住道“县尊昨日有派人过河,回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