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铲除2(4 / 5)
有人携带兵器,一股股闷热的酒肉香味就是传出。
内中一桌上摆着几个菜,有鸡,有鱼,有猪肉,有豆腐等诸个菜,两个男人正对坐着喝酒,为首一男子须发杂乱,年在五十多岁,身材短粗,脸容满是纵横的皱纹,但似乎有几分慈眉善目的样子。
他穿着破旧的外衫,但内中却是一件酱绸,显得不伦不类。
对坐的男子四十多岁,脸色黑红,精瘦精瘦的样子。
堂内外几十个人,二人却单独占据一桌,显得在这伙人身份地位不一般,却是本地骗行团头粱五爷与他手下得力骨干董八爷。
二人喝着酒,吃着菜,正在闲聊什么,粱五爷身旁还摆着一个颇为独特的杆子,上面贴着一张葫芦样的纸,纸上写着“一应兄弟不准滋扰”的字样,显示了团头粱五爷往日出身,丐帮会员。
确实以前粱五爷加入过丐帮,那还是好多年前他在淮安府城厮混的时候,这个杆子,还是由当地的丐头亲手发给他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行也有每行的行规,做乞丐,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做的,无论外地乞丐,还是本地乞丐,都要受当地丐头的管理。
外地乞丐来本地乞讨亦要备具拜帖,亲自拜会丐头后才能在丐头所管区域行乞,标志就是这杆子了,然后所得大部分上缴,对丐头也必须绝对的服从,任劳任怨,更类主仆之间的关系。
而且丐头可是“终身职业”,丐头死后才会更换新的丐头,可能普通的乞丐日子不好过,但各地的丐头,个个都有大户人家的资财。
在淮安府城厮混的日子,大大开拓了粱五爷眼界,因为他是当地丐头的“小相公”之一,因此颇受器重,内中方方面面的技巧本事,最后也都学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行他干了十几年,可惜丐头去世,后面更换了新丐头,不好男风,粱五爷就被边缘化,处处不得志,就寻思自己出来另起炉灶。
淮安府城竟争激烈,他跑到邳州,但火拼不过当地的丐头,最后回到老家,睢宁。
在这边,他与快班某个捕快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亲戚关系,更因此巴结上某个班头,虽然收入很大部分要上缴,但也因此垄断了睢宁的骗行行业,多年来虽经风雨,但一直太平无事。
对面董八爷是这些年他提上来的骨干,会几手拳脚,特别听话,会说奉承话,也有些小计谋。
此时二人对着喝酒,酒酣耳热间,都是有些面红耳赤,这时董八爷道“五爷,前段时间俺去了府城,那真是开眼了。有些小丐手脚奇奇怪怪的,那是咋整出来的?俺只知道瞎目断手。”
粱五爷仍然慈眉善目的样子,轻描淡写道“哦,你说这个啊,俺有与当地同行交流过,一次喝酒套出来,这叫采生折割,要刀砍斧削,有些还要用瓮罐栽培……”
他摇头道“不好整,要老师傅好手艺,不然一下就整死了,俺就切磋过,都死了。一般低级的,只用铁丝勒着长大就行。”
董八爷眼中有着羡慕嫉妒“有这手艺,可以吃一辈子的饭了……娘个鸡仆,现在的人,为了赚钱,什么奇奇怪怪的法子都有,真是丧心病狂。”
粱五爷道“可不是,唉,也不能怪他们,现在世道乱了,生意不好做,一般的断手断脚,弄瞎眼睛,可讨不到钱啊。”
董八爷也恨恨道“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没同情心,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粱五爷道“现在世道,几十万几十万的死人,见多了,断手断脚又算什么?”
他说道“特别我们这种小地方更不容易,还要多拓行业。这次叫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就是想想,该怎么多往邳州走。”
董八爷脸色也有忧虑,毕竟小县城,他们骗行骗拐幼儿幼女也不能频繁,否则就引人关注。便如当年孙四姐的事,上下打点的钱就花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