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公门1(3 / 5)

,那伍长手一扬,包裹就向她飞来,梅春姐连忙接住。

伍长又扫看四周,提声喝道“你等都记住了,倘若勾结流贼,这就是下场!”

他喝道“走。”

几个乡勇,拖着“缪爷”的尸体,就那样离去,这时众乡邻才轰的一声议论开来。

梅春姐紧紧的抓住自己的包裹,心中喜悦,这个月自己与女儿有饭吃了。

同时听说城内泼皮快被杀光了,她心下一松,似乎卸下了一块大石头,就轻松无比。

……

东街,绿袍汉子耿爷满头大汗的在街巷中穿行,自己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睢宁七狼中,以他最为谨慎,也时刻关注着练总府那边的动静。

孙四姐前去告状时,他其实有看到,也偷偷跟着,杨大人让那三个地棍过去时,他就感觉不妙,趁众人不注意,就静悄悄的闪开了。

然后事态的发展急转直下,练总府纵兵四处,到处捕杀青皮地棍,甚至动用火器与万人敌等巨器,让人心惊肉跳。

捕杀的乡勇队兵更不管你有什么关系什么背景,看到后都一刀杀了,任你喊叫认识夏老爷,甚至魏老爷都没有,似乎他们的面子根本就不值一文钱。

他们更肆无忌惮,打着流贼细作的帽子,审讯都不审讯,当街就将你劈死,令人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是好。

话说这古时执行死刑其实非常的慎重,隋唐时期要三次奏请皇帝才能执行,本朝虽没那么离谱,但一样非常谨慎。

若“立决”,要先经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再送大理寺审允,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

若“秋后决”,更有朝审制度加以审核,反正这二者死刑都要经过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的审核批准。

若判绞刑,那更是活命的代名词,有若后世的死缓。

此时法纪松弛,就是行刑前花大价钱搞个替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眼下这种看到就杀,就叫怎么回事?

耿爷开始还躲了一阵,若他这样机灵的青皮不是没有,但似乎北岸的乡勇对他们了如指掌,好象有专门查调三年五年似的,不管怎么躲,只要在城里,最后都被找出来杀了。

耿爷看躲不下去,只得冒险上街,寻思自己与夏爷等人颇有交情,平日也孝敬多,苦苦哀求下,或许可以为自己想想方法。

实在不行,就当自首,认下往日罪名,让夏爷等人抓进监狱去。不管苦役流放充军,甚至绞、秋后决、立决等各种极刑,总要地方京中来来往往,有缓一口气的时候。

这种流贼帽子盖下来,看到当场就杀,让人说都没地方说去。

想着夏老爷经常在“迎春楼”喝茶,耿爷乔装打扮后,就急急往“迎春楼”去。

而此时“迎春楼”二楼雅座内,两个公差对坐着喝茶,他们听着外间动静,都是皱眉。

二人都四十多岁样子,脸上有着横肉与肃杀,那是久在公门中的威严与气质,因为他们代表官府,代表法律,等闲百姓在他们面前都是颤抖。但此时二人坐着,恼怒又无法。

又听北街那边传来一阵铳响,一个公差一颤,就说道“夏爷,可否要跟魏老爷说说?”

对面的夏爷抬起手,铿锵有力的道“敢为流贼细作,该杀。”

那公差忧道“只是,街面上的泼皮都被杀光了,谁为我们办事?”

夏爷微微一笑,端起茶盏,他左脸颊上有一块伤疤,笑起来就有些狰狞,他说道“无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皮无赖地棍,总会有的。田捕头,关键我们这差事在,位子在!”

对面的田捕头一怔,就若有所思,确实,差事在,位子在,攀附的小喽啰就不用担心,特别对他们快班来说。

睢宁县衙不大,快班正役也不多,共只有三十二人,他们八人一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