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剧贼(2 / 4)
也有好几十两银子的收入,就算花费一百两银子,也不需要多少年就可以回本。
还吃的是公家饭,有些衙役老了,就让子孙辈接班,代代相传,各州县非常热门的职业。
现在县衙三班,快班军覆没,皂班人数去了一半,看守县狱的八个禁卒只余下一个,空出的名额高达六十人。
高岐凤觉得杨河名额在手,肯定可以大大捞一笔,这也是他给杨河的好处费。
杨河领命,对此他颇有想法,也想在睢宁县衙设立新制度,不过流寇之事紧急,暂时行军法,待流贼事了后再说。
二人又谈了一些细节运作,就到大堂。
这边总社周明远,县丞刘遵和,主簿郑时新都在等待。
刘遵和、郑时新一直在县衙内,街上的事,从头看到尾,特别又知道典史魏崑岗被斩杀的事,个个吓得不轻。
郑时新看向杨河就有些畏惧,刘遵和更是沉默,目光躲躲闪闪。
高岐凤谈起搜捕流贼细作之事,特别谈典史魏崑岗通贼事宜,他决意与练总杨河联名上书,分说此事。
然后他看向主簿郑时新,郑时新有些犹豫,这事可涉及到朝廷命官,他本能就想退缩,明哲保身。
但在高岐凤、杨河目光注视下,只得唯唯诺诺答应联名。
最后众人看向县丞刘遵和。
刘遵和坐立不安,无奈答应联名,署名位置,按官阶排在第二。
高岐凤谈起賍财,这下连刘县丞都露出振奋的神情。
这种罚赃银,素来是县中的小金库,县内有钱了,没有一个官不高兴。
高岐凤再谈起追寻被拐孩童的事,郑主簿立时也想挂个名,为坐办之一,连刘县丞都是蠢蠢欲动,神情渴望。
这个名声,他也想要啊,就算挂个名也好。
杨河看了他一眼,依他知道的,刘遵和与魏崑岗表面上是一派,但实际没什么勾结。
主要原因是知县高岐凤太好揽权,一般县内都有分管,如主簿主管县的户籍、文书办理等事物。县丞作为知县的辅佐官,很多地方都在管仓库、粮马、征税等事宜。
然放在睢宁县内,除了管管仓库,余者的事都被高岐凤抓去了,刘遵和变得有职无权,干坐板凳,不免就与高知县有了摩擦。
就若皇帝什么事都包去了,丞相干什么?
手中无权,有些小吏都敢给刘县丞脸色看,这让刘遵和如何甘心?
正好魏崑岗与知县不对付,刘遵和就顺理成章与他联成一派。
好歹这人是举人出身,各地县丞、主簿干了几十年,杨河认为可以团结。
他就提议,让刘县丞也为追寻办的坐办之一,刘遵和一震,看向杨河目光就有些感激。
高岐凤有些不愿,但也不好驳了杨河的脸面,也就让刘遵和挂名坐办之一。
想想邓巡检与自己交好,杨河也提议让巡检邓升为挂名坐办,这样睢宁县追寻总办,就知县高岐凤为总办,杨河为坐办,郑时新、刘遵和、邓升三人为挂名坐办。
最后要有干实事的帮办,这事,就交给县内名流,社兵总社,贡生周明远了。
周明远郑重起身“寻回被拐孩童,让她们家人团聚,学生义不容辞。”
高岐凤让他向杨河负责,杨河又向自己禀报,这事就这样定下来。
杨河沉思,被拐走的孩童散在四面八方,以此时官场习性,恐怕追寻难度很大,作为黑手的各地骗行丐帮什么,也是有后台的。
他决意飞云镖局那边尽快开张,以镖局配合追寻队,某些时候,可以使用武力追寻。
……
七日,下午。
黑压压的百姓聚在西门外,个个非常解恨的看着那边拼命哭嚎,拼命哀求饶命的泼皮恶棍公差。
果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