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有若蝗虫(3 / 4)
的忍耐,只是为了将来的爆发。
杨河这边也在享受午餐,军官士兵,每人一个木托盘,两菜一汤,一大碗蔬菜咸菜,一大碗马肉,一大碗马肉汤,一大海碗米饭,饭不够可以再加,但不能浪费。
连这边的社兵也是如此,依当时组建社兵时议定,社兵们的钱缗米饼,由各社供给。不过大战来临,作为西门这边,杨河一样供应社兵们的伙食。还每人一块肥油油的马肉,只肉的份量小一些。
当然,军官士兵的待遇不可能一样,队副起,每人碗中的马肉两大块,他们还有马扎与小几,可以几人聚坐着吃,普通士兵就姿势各异的吃,处处体现出等级与阶梯。
不过杨河认为此举是合适的,不如此,众队兵积极性从何而来?如何愿意往上奋斗?
不论什么时代,只要天上不忽然掉下肉食米麦铺满大地,这人跟人之间就不可能平等。
作为人类,都有一种往上爬,然后将别人踩在脚下的劣根性,只需升迁通道顺畅,杨河就认为不会出任何问题,还可最大程度提高众人拼搏的积极性。
美味的饭食冲淡了流寇来临的紧张,不论墙上墙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这个时代,能够吃饱饭,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更别说还能吃到肉。
连那些社兵们都是赞不绝口,他们很多人是士绅商贾子弟,但也不能这样吃白米饭,还有这种肥油油的肉食,个个都是吃得满嘴油腻,心满意足。
第二道土墙靠北侧,一人多高的土墙在前挡着,钱三娘与李如婉的坐骑在墙后安静吃着料,二女则合用一张小几,坐在马扎上大口用着午餐。
此时二人仍戴着灰毡,身上披着二十多斤重的简易镶铁棉甲,黑色的斗篷拖在地上,阳光下,李如婉抓着一块马肉,好肥的一块,她却是欢喜,放在嘴中撕咬,吃得满手满嘴的油。
她含糊不清道“好,好吃,一点没有马肉那种味,这大师傅可以去开饭馆了。”
她又看了四周一阵,说道“啧啧,兄弟们都有肉吃……好象进了庄,就没断过肉……啧啧,我也做过寨主,知道要供应兄弟们的饭食,真是太难了,杨相公不知怎么办到的。”
钱三娘不由往城楼那边看了一眼,长长的睫毛就忽闪,她低声道“杨相公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肯定有法子的。”
她无意识往饭桶那边瞟了一眼,轻呼道“啊呀,米饭快光了,我们再去装两碗。”
她三口两口将碗中饭吃完,黑色的翻毛软筒马靴急踏着地,端着碗,就往那边去。
李如婉慌忙跟去,二人食量都甚大,就算这样的大海碗,没五六碗是吃不饱的。
……
未时初,流寇大部汇集西门外二里,排兵布阵。
除作为辅兵的部分厮养留营,还有到处巡弋,呼啸奔腾的骁骑精骑,余者饥民,步卒,部分马队厮养都汇集一处,旌旗猎猎,马蹄隆隆,号锣震天,只往西门方向滚滚而来。
从圩墙上看出去,他们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潮人海,这一里多的墙面处,任何一个位置看去,前方都是如林的刀矛,密密麻麻的旌旗,场面慑人之极。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那流寇的人海战术不是随便说说。
冷兵器时代,阵列也展得非常宽,一般人占地二步,马四步,一里的长度,未展开搏战阵形,亦不过站五百人,展开阵列搏战,最多站二三百人。
此时流寇汇集出来的人,至少一万多人,加上他们到处奔腾的马队,那绵延面就更广了。
流寇列阵逼来,虽步声不齐肃,阵形不森严,但人潮涌动,刀矛如林,仍给人以极大的压迫力。
此时杨河等人已经下了城楼,到了圩墙上,对手是流贼大部,肯定携带火炮,又要开始进攻了,再待在楼上,他们火炮打来,恐怕会连人带楼都被埋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