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面见1(4 / 5)

敛史可法衣冠葬于扬州外梅花岭,最后避世不出,以诗酒自娱。

看他使用的弓囊箭囊都颇为沉旧,上面隐现血光,显然有着丰富的故事存在。

史德威一路策马,不时也看身边的杨河,他知道这人是秀才,但马鞍上挂的弓箭竟也是十二力弓,不由暗暗吃惊。

这样的读书人他只见到一个,便是以举人身份担任江阴典史的阎应元,他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战船数百艘进犯,阎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百多步外皆有人应弦而倒。

众海寇心惊胆战,遂不敢再犯,江阴百姓德之。

史德威曾与阎应元见过一面,极为赞叹佩服,引为豪杰。

但眼下又见到一个,让他极大改变对读书人的看法,不尽是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也有文武双的豪杰之士。

而且这杨练总干出的诸多事亦耸人听闻,几次对战流寇皆大捷,甚至最后一次,还杀死杀伤流贼数千,连革贼贺一龙的侄子贺勇都被他斩杀了。

杨河对战流寇共两批人三个波次,第一次还有人说怪话,认为他侥幸运气好,趁流贼不备伏击成功。

但第二次流贼大部攻城,又有第三次献贼等人北上,三次大捷,那就不是侥幸,而是有真本事。

又看他身后护卫皆是精锐,若身披铁甲的话,怕不逊色他身旁的兄弟,特别内中有女子,使用重剑与大斧,看样子还会骑射。

若他麾下士卒皆是如此,那就不得了。

史德威觉得,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与这杨练总好好交流一下兵法。

……

烈日下,众人往北去,约走十里,在各人汗流浃背时,就见前方民夫多起来,最后密密麻麻,怕有数万之多。

他们沿着一线挖掘着,挑土推车,又有人顺挖好的河道砌着石料,再看两边工棚蔓延,各色旗帜,可谓喧闹冲天。

杨河听各民夫口音有些差异,似乎不单只是宿迁县人,也有大量临近各县的人,显然都是趁着秋播前过来干活谋食。

早前他也听史德威说过,宿迁城北这边,进行的正是“拦马河”工程,西从骆马湖口洋河滩起,再凿开马陵山支麓的五花桥,最后引湖水东去,注入宿迁东面的侍丘湖止。

长有二十多里,内中需凿山开河十余里,工程量不小,但因为人多,秋播前“拦马河”工项应该可以成。

这条河,也是清代六塘河的前身,明末有名的工程之一。

杨河看大量民夫在烈日下忙活着,因为史可法从南京与淮安运来粮食,工程完结也有工钱,因此民夫们干劲很大。

而前方一个小山包上,人影绰绰,似乎不少人对着河道那边指指点点,内中好多人还身着官服。

而在山包周边,同样站着一些顶盔披甲的卫士,个个在烈日下持着刀矛,严守戒备。

离着山包不远,那边同样有将官带着几个甲士过来,那将身材魁梧,三十多岁,脸上颇有风霜尘土,一张脸更被太阳晒得通红,身上明甲似乎都有五十度高温。

史德威上前道“文将军,这便是邳州练总杨大人,奉督臣之令,过来拜见。”

那“文将军”上下扫看杨河一阵,说道“杨大人可以过去,但你这些护卫,必须留在这边。”

他面无表情,身后几个甲士亦是虎视眈眈看来,陈仇敖,钱三娘等人都看向杨河,特别钱三娘眼中,隐隐有着杀气。

史德威抱歉的看了杨河一眼,但没有劝阻,对他来说,护卫史督上来,这些都是应有之意。

杨河微微一笑“老陈,三娘,你们留在这边。”

他随史德威与“文将军”往山包去,快到山包时,那“文将军”看看杨河马鞍上的弓箭,身上的斩马刀,微微皱眉,忽然又道“杨大人,你这些兵器也必须解下了。”

杨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