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茶馆(2 / 4)
保障。
余者非君子所为,这都是细枝末节了。
又听说杨大人拜谒史督臣回来,传闻其颇受史相公器重。
十九岁的七品官,又有了深厚后台,真是让人啧啧称羡啊。
当然,听说杨大人快来上任了。
更有消息灵通者言,听闻州衙各大人,卫所各大人,邳州城内外各名流乡贤,甚至河务同知署、工部都水分司署两位大人都齐聚在衙前街的“迎春楼”,一副要为谁接风洗尘的样子。
加之递运所的大使邓官,早早去了“望淮门”那边,一副迎接人的模样。
或许杨大人今日就会来。
这样在杨大人治下,探听他的喜好忌讳就很重要了。
免得到时惹了什么麻烦,触到什么霉头,这也是小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听说这杨大人倒与民相安,他的麾下也军纪甚严,从不骚扰百姓。就是因身世遭遇,极为痛恨匪贼,甚至对青皮地棍也颇为痛恶。听闻他在睢宁时,就杀得人头滚滚,什么打行、骗行、泼皮无赖,都被他杀光了。”
“若杨大人前来邳州,嘿嘿……”
一个消息灵通的茶客说着,眉飞色舞,语气中带着强烈的兴灾乐祸。
看到别人要倒霉,心里总是痛快。更别说,将要倒霉的是人人痛恨的土匪青皮了。
邳州这地方土匪一向多,为非作歹,宋甘来的凤山村民遭遇只是代表之一。
因处于漕运要道,这方商事兴盛,青皮地棍的活动更比睢宁县猖獗了无数倍。
这地方还有个特色,除了本地的无赖莠民外,很多青皮是来自外地的游民恶丐。
他们犷悍成性,横行无忌,稍不遂意,便是棍棒相加,挺刃相仇。对这些人,官府是无可奈何的,甚至本地无赖,官府的不法吏役与他们相勾结,本地的良民百姓深受其害。
时人笔记称,明中末邳州就有四大害,“讼棍”、“赌棍”、“葬棍”、“媒棍”。
这四大害如此出众,以至本地的打行骗行都被他们比下去。
又或者他们相互勾结,彼此间势力盘根错节。
而这些人,又与各地的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听闻杨大人喜欢对这些恶棍下手,茶馆各人皆是兴奋。
他们高谈阔论,谈起了杨河种种,众人公认意见,杨大人到后,邳州形势肯定会不一样。
至少,这边土匪会少很多,百姓走在路上也会安心些,不会动不动,就遇到匪徒的绑票勒索打劫。
正说得高兴,角落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抬起头,他一身青衫,头戴儒巾,面孔白皙,文质彬彬的样子。
但看他双眸闪动,举止中带着一丝深沉,又显示此人不一般。
他放下茶盏,默默想了阵什么,唰的张开折扇,就起身往楼下而去。
看到他,众多茶客纷纷招呼“哟,是赵茂才。”
“赵茂才,今日没去州学?”
那赵茂才一一微笑还礼,神态亲切。
他乃是本地的廪膳生,名赵还禄便是。此人二十一岁就中了秀才,又一直是廪膳生,不可小看。特别他的父亲赵高堂,开了钱庄,又有许多生意,乃本地豪强之一。
在众人眼中,赵家一向神秘,赵高堂亦多以大善人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看赵还禄下楼,楼上众人继续闲聊,一些人还谈起从邸报听来的消息。
说凤阳总督高斗光督军不力,连失多城,可能要被治罪。
坊间传闻,接下来马士英提督庐凤军务的可能性很大。
……
赵还禄到了楼下,这边一些认识他的茶客也纷纷向他恭敬招呼。
但赵还禄没有理会的兴趣,这些喝大碗茶的人,身份可不能与楼上茶客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