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武备(3 / 5)
人加入流寇队伍,那流寇的危害性就会加大一样。
张松涛哼了一声“本地青皮横行,官府就没有管制?”
胡就业道“倒也有,听说那苏知州发了很多告令,禁止游手无赖,但没用。本地士绅也建了育婴堂、同善堂、栖流所等等,想吓阻无赖勒索,一样无用。”
他脸上现出讥笑“要知道很多打手打行什么,原就是这些士绅养出来的。现在这些人也倒霉了,被恶狗反咬自己身上。”
杨河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其实他很早就关注过明末城镇的无赖青皮问题,也知道各地官府采取种种措施,意图扼制这种风气的蔓延,但没有用。
因为说白了,这其实是体制的问题!不是想扼制就可以扼制的。
因为他们是以农业社会的思维,来管理商业社会的事务,自然事倍功半,甚至无收获了。
明末很多地方已经很繁华,商业兴盛,特别城市的规模,城镇的规模急速扩大。
但这种扩大并不是好事,因为此时大明仍然是小农经济,完没有独立的、专业的城市管理体系,甚至那种思维。
大量的人口进入,但管理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安置更跟不上,流入城镇的人口谋生困难,怎么办?
内中好逸恶劳的游民就变成无赖了,他们又欺压良民,让一些人坠入奸邪,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这也是历代不喜欢商人,打压商人的原因之一,因为统治者潜意识就不喜欢商业社会这东西,太脱离他们的统治能力之外了。
大明也打压了商人近二百年,一直到明中期,时人笔记也称这段时间是明朝风俗良善的黄金时期,被文人士大夫广为赞誉。
到明末,商人打压不住了,因为官绅自己就成为商人了,不过看笔记,官绅自己都不喜欢这个时代。
这也是众人向往三代之治的原因,纯纯粹纯的小农经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管理上是多么的轻松方便啊。
还有牙人。
想想这里,杨河也是感叹。
最初牙人是有意义的,比如此时信息闭塞,商品分散,一些外来商人要收购贩卖都不便,就出现牙行这一中介,让双方便利。
对百姓来说,你去买东西,也怕遇到奸商以次充好,银色不足,甚至遇到假银假钱等问题,这时候也需要牙人这个中介。
特别对一些百姓来说,如果有大交易,如买牛,买马,买骡等等,更怕遇到次等货,更需要牙人了。
就算牙人有“成三破二”的规矩,从买方提百分之三的佣金,从卖方提百分之二的佣金,许多人其实也愿意付这个钱。
对官府来说,他们也需要牙人。
此时代很多物价是由牙行评定的,商人纳税,禁物要物运转,都需要牙人监督。
可以说此时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牙人。
但因为垄断,牙人权力太大,慢慢脱离了中介的意图。
牙人不需要本钱,却赤手拿鱼,空手套白狼,以半官方身份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欺骗客货,拖欠货款等等,早对市场经营形成严重干扰障碍,必须改变。
至于私牙,早成恶棍集中地,没有任何意义,剿灭便可。
……
杨河让胡就业继续说土匪的事,这方面,胡就业情报所倒了解不多。他情报所现在只是发展初期,只能探探关厢与近郊的匪情,说匪徒啸聚为盗,强半无业游民。
又说这方面水很深,情报所只粗粗知道很多豪强大户养匪,或本身就是匪。
负责治安的快班也有很大的问题,有些人自己就是匪帮的后台。
更远的地方,就要看骑兵队与哨探队了,特别青山贼与地方土匪。
杨河看向钱三娘与曾有遇。
钱三娘站起身来,胡就业连忙坐了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