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隐忧和打气(3 / 4)
“annie,我确认过了,兴龙银行那边开出了方案价码,要求至少以b 18以上,最大认购股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但是最少融资额不低于二十亿元。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的总资产是xxxx亿,净资产是xxx亿”
飞机上,梁柏恒将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
这次来得匆忙,因为柳若依听到消息后一刻都不想耽误。
对于她来说,将永祥银行打入内地市场的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在现在的内地金融监管政策来说,柳若依知道这些都是痴心妄想,内地能够在金融行业做到的极限,即便十多年后都没有太多的让步,境外银行虽然说进入内地已经有政策,不过限制之多,也就是进去做做样子,完没法放开手脚发展。
类似兴龙银行这种肯放出股份来的内地银行,只要不是太偏僻的地方性银行,柳若依都想吃下来。
现在她手里完不缺资金了。
刚刚炒完的一波石油期货,让柳若依的资产膨胀了无数倍,账上上千亿的现金,以内地银行业的现状来说,投资一二十家区域性银行都没有问题。甚至巨无霸的国字号银行,柳若依现在都有能力参与!
只是不见得给她这个机会。
兴龙银行这个事情,别的投资者可能还需要搞很长时间的尽职调查之类,以确保投资风险得到控制,但是对于柳若依来说这些都不需要。
这家银行能够从地区走向国性,成长性和主事人的能力毋庸置疑。
闭着眼睛投就对了!
所以,对于梁柏恒的基本面介绍,柳若依并不放在心上。
“目前,香江这边有恒生银行表示了兴趣,同时据说还有俩家战略性投资机构,ifc和gic也在开始接触,有意进行投资,从初步交流来看,这几家投资者希望的b值是15,溢价太高了,这些机构投资者很难接受,毕竟短期看,兴龙银行上市还是比较困难,他们成立时间虽然不短了,但是业务网络和业务范围还是非常有局限性。”
n上市,战略投资者的资金就会套在这里,对于这些风险投资资本来说,时间成本太高,他们会选择放弃,转而投资那些互联网企业一类容易上市的企业。”
“这个案子,我同他们管理层聊过后,咱们再来谈投资的策略。”柳若依淡然回答道。
“对于内地投资的考量,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看管理层思路,然后是看未来的成长,当前价格的高低都是其次。”
对于柳若依这个独特的观点,梁柏恒只能报以苦笑,理论上他真是无话可说,但是这种战略性投资,如果说价格都是其次,梁柏恒还真是很难苟同。
“老梁,这事我今天多给你啰嗦俩句,因为未来你这边的业务重心是放在内地市场,”看到梁柏恒有点不以为然的表情,柳若依知道要给他提前打预防针了,以免梁柏恒执行中误解自己的战略意图。
“看内地企业,目前来说最主要的就是看团队,团队给力,以内地的市场容量,几乎大多数行业都有年增长超过50连续发展很多年的优秀企业出来。”
“你看兴龙就是这样,资产、存款、贷款等主要业务指标,刚刚你说年均增幅都超过50。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企业,今天就算b 2拿下又怎么样?可能两三年发展后b就降低到1了。所以说估值b 2贵不贵?完不贵啊!”
梁柏恒听柳若依这样一分析,他也是老投行,还是真是这个理,只是,50这种高增长能够持续吗?
“别担心增长率问题,”柳若依仿佛看到了梁柏恒内心深处的怀疑,“未来内地经济总量,我估计将以接近俩位数的发展速度狂飙猛进,我观察至少5年内都是这样。”
2002年内地经济成长率超过9,柳若依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