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谈(3 / 4)
“或许这种方式能一时的给昌北带来一些改变,但弊大于利,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就是如此,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何况你是个商人,就算有心回报家乡所站的角度也不会是无偿的,你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取得这样的成就我想道理都不用我说。”
“这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做到合则两利呢?咱们昌北到底有什么可开发并且急需资金的项目呢?我考察之后选定了一些才敢过来和你见面,免得因为我一个人连累你对整个昌北的印象。”
能在这样的年纪坐在这个位置上能力肯定很关键,就这一番看似推心置腹的话如果一般的小商人可能就要感激涕零了,不过一般小商人也不值得刘启东小心翼翼对待。
楚东自然要给予回应,说道,“刘市长太客气了,首先我是个做企业的,其次我是昌北人,这点是无论如何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个事而改变的。”
“想必刘市长也知道孵化园项目,其实平原省未必是好的选择,像鹏城、深海、羊城乃至燕京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地理位置配套设施上都远远优于冰城,但我是平原人,自然会先立足家乡考虑,所以刘市长有什么好的提议但说无妨,我个人也希望为家乡出些力。”
楚东能有这个表态让刘启东很是惊喜,也不再饶弯子,直接说道,“咱们昌北是农业发达县市,地处平原,可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高,除此之外工业基础薄弱,我认为可以从工业基础着手,立足平原省黑土地面积大的优势发展大型农机具生产研发项目。”
“另外咱们昌北虽是苦寒之地,但出产的中药材和菌类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比如灵芝、人参等名贵药材,还有黑木耳、蘑菇等菌类也有很大开发价值。”
楚东苦笑,也真是难为刘启东了,除了粮食昌北想筛选出适合发展的产业确实不太好找,大型农机具确实适合平原省,但地域局限性太大了,适用范围小,放眼全国在运输是就是个大问题,投入过多研发出成果也大抵是偏安一偶。
至于名贵中药材到是可以试试,但昌北真的不具备太好的自然条件,如果背靠大兴安岭,或者是长白山脉更加合适,在昌北嘛楚东是不怎么看好的。
楚东沉吟了半响,刘启东没有丝毫不耐的等着楚东考虑。
“刘市长有没有想过粮食深加工?”
刘启东明白,楚东这是对自己所提的两个项目并不太感兴趣,点头道,“有考虑过,最后否决了,粮食深加工一般不会用东北黑土地出产的这种口感佳,价格高的农产品,你也知道咱们东北黑土地虽然质量优,但一年一季也是一种制约,相比南方一年几季的出产量并没有什么优势。”
“深加工之后原本的优势体现不出来,反而呈现出价格上的劣势,所以”
楚东明白他的意思,摇头道,“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用东北的粮食来研发一种药酒,再配合名贵的中药材,做到优质优选,开发出一种保健药酒你觉得怎么样?”
保健品?
刘启东豁然开朗,是啊,眼前的年轻人不就是补源液和dha的幕后推手吗?
补源液和dha去年销售额是多少来着?破两亿了吧?只是在东英科技孵化园的掩盖下才显得不那么起眼,他也没有过多关注罢了,如果保健酒真的可行,那每天将会为昌北拉动多少税收?还能带动多少就业?
楚东继续道,“而且我知道咱们昌北的西山的清河泉的水质甘甜凛冽可以找人取样化验一下。”
刘启东惊疑不定的打量了楚东几眼,不知他是早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能迅速结合几个方面就想出一条适合的产业,如果是后者也太过恐怖了。
刘启东表态道,“和楚总一席话真上让我茅塞顿开啊,看来楚总也一直在思考帮助家乡,清河泉不是问题,另外我代表政府承诺,昌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