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八章 儒学的春天(2 / 2)
想,圣人的言论,以圣人的行事准则,要求自身。 第三等学堂,淳于越称之为大学。 进了大学的人,都是从青年蜕变为成年的人。 而且大学的录取率不高,这里面的人,都是真正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在大学里面,会系统的学习儒家学说,并且要和当今现实结合起来。 在这里面,儒学并非是空谈,反而有了现实基础。 在往上,就是太学。 进入太学之后,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迈入官场了。 这些太学生,一方面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则被分配到各个部门,给官员打下手。 写写奏疏,送送诏令,反正是熟悉一下官场。 然后,再择优授予官职。 淳于越写完之后,感觉对这些安排很满意,于是送到了嬴政的案头。 嬴政看完之后,沉思了一个时辰,然后把李水和李信叫过去了。 在路上的时候,李信对李水说道:“槐兄,有一件事,我始终有些不明白。” 李水说道:“李兄绝顶聪明,居然也有不解之事吗?” 李信无语的说道:“槐兄,你莫要取笑。” “其实带兵打仗,行军布阵,我是要胜过你的。” “但是论治国,我就要差一些了。” “为何最近每次谈论军国大事,陛下都要我在场?” 李水沉思良久,说道:“莫非陛下是要培养你?” 李信无奈的说道:“陛下有必要培养我吗?” 李水说道:“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你起一个衬托作用。” 李信说道:“衬托什么?” 李水说道:“以你的呆滞,衬托我和陛下的聪敏。” 李信:“……”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啊…… ………… 嬴政书房。 李水已经看完了淳于越的奏疏。 嬴政说道:“如何?” 李水说道:“大体可以参考,但是问题不少。” 嬴政点了点头:“如果选拔官吏,按照儒学的标准。” “那么有朝一日,大秦的外儒内法,会完全变成书生治国。” “这些书生,最喜欢抱团。” “朕在大秦的时候,可以压制住他们。” “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他们会不会用高谈阔论,君子大义,把帝王架在那里呢?” “治国,靠着书生意气,以及死板的礼法,怕是不行。” 李水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不过陛下放心,我已经想好应对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