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二 故人已非故人面(3 / 4)

曾降得异象,可有此事?”

“哪里就有天降异象那么玄乎?不过是久旱逢甘霖,阴雨绵绵,繁星却仍旧璀璨夺目,国师便是祥瑞之兆。”凤华说得不以为意,却其实处处都往沈倾鸾要听的地方点。

而此言一出,后者果然是手中微微攥紧,可谓是正着了凤华的道儿。

“既说是祥瑞之兆,就没人起结亲的心思?”

“这谁又敢呢?且不说太傅大人早已表明不愿左右儿女婚事,就单说那传言之中,若是谁人能娶得她,便是这天下的得主。如此一来,谁还敢冒着被皇帝针对的危险去说亲?”

不知魏竟初早已是凤华的人,而此番更是他们联手设局,沈倾鸾听到此处已然是信了纸上所言。

好在白天她已经想得清楚,并不会因此再情绪低落。

“皇帝呢?”沈倾鸾接着问,“当初皇后所出的太子只比她小数月,皇帝竟是没想过将这二人连在一起。”

深知说话要留着几分,凤华并未趁此一举说服,而是故作为难地说道“夫人与我关系甚好,可这种事情哪会多提?少爷问起此事,可有什么旁的意思?”

沈倾鸾摇摇头,心下已是有了决断。

问完自己想知道的这些,沈倾鸾也就叫凤华回去歇着,等到手中的茶水刚刚见了底,高裕朗就推门进来。

“少爷可还有什么吩咐?”他问。

沈倾鸾将茶盏退到一旁,只应了声没有,则准备起身回去。

高裕朗却在此时叫住了她。

“少爷大可再信任凤华一些,毕竟夫人不是随意就能将事情交托出去的人,凤华应当也是夫人的亲信。”

沈倾鸾想说自己并不了解凤华,因此对她更无法然相信,何况人心都是会变的,她不可能让自己错行一步。

只是瞧见高裕朗那满面担忧,沈倾鸾还是没有多说,而是点头应下,“我明白的,高叔。”

高裕朗没再为难,一声轻叹将她送出门外,边走边问“柳君湅这些时日与少爷可还联系?”

明明是已被冲淡的事情,此时再被提起,沈倾鸾心中也不知该有如何情绪,只是轻叹了一声。

“高叔觉得,柳君湅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啊”高裕朗抬眸瞧着月色,似在追忆,“大人常说他聪明,却也因为过于聪明的缘故,自小到大也无拘无束地,谁也左右不了他分毫。”

“连爹的话也不听?”

高裕朗轻笑一声,“哪会不听?大人好歹对他有恩,他虽不服管教,却并非不懂知恩图报。可听是一回事,至于如何做,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看来他确实逆反了些。”

“可不是。”高裕朗轻叹,“得知大人一家都葬身火海之后,他便闯入皇帝的寝宫中,”

那玉佩刚好握入手中,像是为了送她而特制的一般合适,许卿画看了一会儿,才将它小心妥善地收好。

她是一直带在身上的。

覆城繁盛,每一日不到子时,市集中的行人便是不会比白天少,也正是如此,边儿上开铺子的人若无急事要回去,是断然不会关门的。

许卿画望着身边的人或是三两成群或是独来独往,在街上或急或缓或作停留,商贩的吆喝声装点着宁静的夜晚,小阁楼层层叠叠,明亮的灯光照着那一片,将皎白的月光也比了下去。

她仰望着,忽而便是生出了孤单之感。

“沉欢?”

身后一声不确定的轻唤,许卿画转头见是吟曲,这才扯出了一个尴尬的笑来。

“怎么了这是?”吟曲一见她情绪不对,便猜到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才察觉到那双手冰凉的很。“有什么话先进去说吧。”

许卿画点头,这才跟着吟曲从侧门进去。

吟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