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欲起 第二十章 不冷不热即为父母(2 / 3)

姬正一倒不知道老道士在这里的模样,他踱步回到家中,脑中一直不断地回想着老道士所言,他倒是不是惧怕血光之灾,只是怕连累一些人。

他回到家中,看见屋内空荡荡一人未见,也没多想人都去哪儿了,父母亲应该是出去干活了。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丢在房间的桌子上方,坐在椅子上慢慢地翻阅了起来。他得趁着天还没有黑多看些书,晚上可没有油灯可点,甚至连根蜡烛都没有。

姬正一的父母亲从来不跟御水街的人打交道,按理说,大家同处一个巷子里,应该相处得极为融洽才对,可他们却从来不会,好似这里的一切与他们无关。也许这也导致了姬正一从小也不爱与街里的人打交道,即使从小便就在这里生长。可不说街上,就算城北的这些铺子里的人,他都不熟。

这位少年老成的姬正一的性格其实也相对十分安静,除了看书便还是看书,而空闲之余除了现在同窗的安武能和他聊上两句,那烙印少年也还能和他聊上两句。

姬正一在房间里读着读着书,读到似曾相识的一句话后,突然想到这段时间没有见到那个烙印少年了,就是那个总是身后跟着三两个其他街小孩的少年。不过一想到那位烙印少年,姬正一脸上就浮现了一丝笑容。御水街其实有两个人最喜惹事生非,也最爱打架,一是这第四户的烙印少年,还有一位便是叶其。可他们两个好像从来都不服气谁,每次在巷子里遇着,便是谁也不会主动让路,不过每次还是那位烙印少年低了低头侧身让过。可姬正一还是喜欢烙印少年多一点,原因很简单,后者也读书。

也许是由于那位洪姨对那位烙印少年所要求的不一样,就算烙印少年喜欢在外面惹事生非,每次打完架后即使有一身伤回来,洪姨都只会淡淡说一句“打赢了吗?”,如果胥敬点了点头,那么洪姨会亲自给他擦拭身上的伤痕,不过倘若胥敬摇了摇头,那么他就只能自己擦了擦那些伤痕。

这些都是烙印少年给姬正一摆谈的,虽说没有得到验证过,但是姬正一却深信不疑,因为他相信一个独自能抚养胥敬长大的母亲,还能在胥敬空闲之余,教授给他一身的知识的女人,不会那么简单,而且有些时候,姬正一都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如胥敬,以前两人在自家的屋顶上探讨过一部儒家经典,烙印少年给出的见解就连他也没有想到。所以,他才觉得洪姨不会那么简单,而这烙印少年也是一个有趣的人,能打得了架,也能读的了书,谁人不想认识?

先生最近安排的功课不多,姬正一回来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能完成,可他那位花匠父亲也额外给他布置了功课,那就是读一本道家书籍,可书籍也不是什么秘门功法,他曾经也心有不满地向父亲抱怨,可父亲的态度却是很坚决,他只得照做。

那本道家书籍也没有名字,不过当他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却布满了灰尘,一看便是隔了许多年代的书。那是父亲在一个雨天夜晚给他的,而姬正一三年前便就在读这本书,那时候他也还未去那间小书屋,凭识字不多的父亲慢慢地带着他读,他才勉强能读上个几分。

可三年过去了,姬正一发现即使他如今书上的字认得许多,可对于这本道家书籍的理解却未曾深了几分。不过他还是每天坚持翻阅个几页,他始终相信先生曾说“即使有些书你现在读不懂,可翻阅得多了,将它一字不漏的背下来,总有一天,他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浮现在脑海里,并且会浮现出自己应有的含义。”

对于文先生的话,姬正一同样也深信不疑。

不过好像对于老道士的话,有时候也会深信不疑?

姬正一将这几本书读了后将书放下,准备跑到院子外透透气儿。却看到父亲与母亲在门口,不过他们没有进院子大门,就在那里站着,似是在说些什么。他慢慢地凑过去,想要听听,可惜正当他凑过去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