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没落。(6 / 9)
打杂的一个小姑娘便就在晚上和自己的丈夫提了一嘴。
说是,车间里还有很多台缝纫机空着,而且这附近也有很多家的姑娘年纪轻轻的就背井离乡的去到那城市里打工,要是她们知道距离家里附近就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收入也可观应该是会过来看看的。
说道最后。
阮思思见得人阮温军也一直都是十分耐心的听着。
便就开了口,“我们车间的缝纫机不是还空着很多台吗军哥,我们也可以免费收学徒,让她们跟着老师傅学车衣服,将来也就不用背井离乡不说,我们厂里也不用去到那大老远的地方招工啊。”
阮思思这话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毕竟,阮氏制衣厂里负责做衣服的工人们那可都是距离凤凰镇有着很远的距离,有的甚至是跨省城的外乡人。
虽说制衣厂是靠着个人每天出的货量而决定每个人的每个月的薪水有多少,而且那些外乡人不仅手速快还能保证衣服质量。
的确都是一群了不得的老师傅。
但同时。
也正是因为车间里做衣服的工人们大多皆是外乡人的缘故,自然,阮家也得负责她们的吃住。
包吃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她们的伙食费里面扣除,但包住却是必备的条件。
也是因此。
阮家还特意为这些工人们配备了一个食堂和一个宿舍,这些每个人细算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阮温军早就因为这个事情头疼的不得了,如今一听到妻子阮思思的话当即就拍板,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个举动虽然是人阮思思可怜那些个穷人家的孩子被迫这么小就得出去打工挣钱而做出的一点微薄之力。
可于阮温军而言却也是百利而近乎无一害的好事!
是的,因着阮氏制衣厂突然就给传出来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消息,再加上阮温军的刻意传播,很快这十里八乡的人就都知道了。
那顿时就给炸开了锅。
大家也都个个都是一脸的喜色。
尤其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半大孩子们。
毕竟没有哪一个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如果可以,她们是愿意留在父母身旁的,可是,家里太过贫苦,她们不得不挑起这个重担给家里分担一点。
毕竟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爸爸妈妈也都是普通的农民工,她们不能不懂事,是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很多只有十四五的小女孩,小小的年纪就不得不离开父母去到那大城市上,或是给人当保姆或是替人洗碗擦桌子。
这在农村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非常常见也十分无奈。
然,这会儿却是乍一听人阮氏制衣厂开了这么一个先例,距离凤凰镇上不远的几个村子里的大人们几乎都是在第二天就都各自带着自己的闺女去到了人阮氏制衣厂。
目的自然是了解情况,外加参观人阮氏制衣厂。
一番打探和亲眼目睹了人阮家确确实实是要给免费收学徒且学成之后承诺让他们的闺女就在他们车间里上下班。
薪资待遇皆是都和老师傅们一样。
做得多,拿得多。
整个镇上都给沸腾了。
这十里八乡的不会使用那缝纫机但却是也很想去到他们阮氏制衣厂里做事的小姐妹们几乎是对人阮氏制衣厂抱着一种十分敬畏且感激的心情去到了阮氏制衣厂。
车间很大。
在阮家工作的老师傅们也都是一些还未出嫁的女孩或者是已为人妇的小媳妇,基本上都是女人而且也都是一个车间做事。
很快,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的学徒们很快就和她们打成一片。
并且师傅们都十分的淳朴。
几乎每个跟着老师傅学习的小学徒们那都是手把手的教导,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