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百姓如鸡崽【第二章,稍晚些还有一章】(3 / 3)
,臣也会因没了粮食而生生饿死。”
朱由校从未听说过这些,骤然听了,不由一愣,随即皱眉沉思。
“大兄是说,咱们大明百姓如鸡崽,已经达到了天下田地奉养的极限,随着人丁的生育增长,朝廷会越来越艰难,纵然无天灾,天下也终会有场更大的灾难,需要将大明人丁削减,天下才足够稳妥。”
“正如今之河南、两淮百万灾民,要么不管不问,任由其生死,正如大兄宰杀母鸡吃掉,或是将之迁往他处,如卖掉母鸡和鸡崽?”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除汉代秦与之不同,余者大差不差皆因此事,虽情况各不相同,国灭原因种种,但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原因。”
“田地就意味的粮食,粮食足够多,人丁越少,百姓就越是富裕,民间戾气就愈少,同理,粮少而人多,粮食不足以用,民间戾气就愈多,稍有天灾就会有无数反贼叛乱,国朝根基也最易动摇。”
“民有勤奋与懒惰,有聪慧与愚笨,有的人生而富贵,有的人生而为乞丐,有些事情本无道理可言,富贵者良田千万顷,贫穷者无立锥之地,难道就一定是富贵者的错?有了钱财、田地就有了错,就是原罪?”
刘卫民摇了摇头,笑道:“只要是合法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合法凭借自己聪慧,获得的再如何多的财富,那也是应该被尊重的,臣从不反对这些。”
“土地无论在谁的手中,只要不荒芜,所产所出粮食,最终还是要人吃进了肚子里,一年留在库里不售卖,难道还能留在库里三年、五年不成?”
“粮多则贱,粮少则贵,粮因何而少?田地是百姓的命根子,无论是王公勋贵,或是一文不名百姓,但凡有了田地都是要耕种的,可粮食却年年稀少,一者是江南种粮之田日益减少,二者是天灾,三者则是日益增长的人口。”
刘卫民咧嘴一笑,说道:“看起来前两个原因与后者无关,是人为贪婪造成的,可若细想后,前两者却与后者有着极为重要牵连,若非人口增多,棉布茶丝也不会增加需求,需求增加了,价格就会暴涨,价格暴涨、利润增多,朝廷就算强压着不让种植棉茶丝,那也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