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试探、挑衅(2 / 3)

锦衣卫所用都是良家子,是各卫所选出的精壮,东厂除了些内侍宦官外,所选之人皆调自锦衣卫和御马监,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番子都有大量民间青壮,密监却不同。

嘉庆时,宫廷西大乘教妖女差点刺杀了皇帝,因而皇帝不信任宫女,明世宗、穆宗、神宗都有处决大量宫女之事,而且在神宗时更牵扯出两次妖书案、一次梃击案。

西大乘教源自土木堡之时,听着“无生老母”就知与白莲教有莫大关系,而白莲教自明太祖得了天下后就离开了中原,于此时的大板升城一带,每每领着鞑靼人寇边掠夺。

英宗皇帝出征瓦剌,一吕姓之人假托老妇阻止,英宗被俘后,吕氏于鞑靼俘虏中多方走动,劝说瓦剌太师放回英宗,西大乘教因而立教,为皇姑寺,又名保明寺,其教中之人多为宫中女子、宦官。

妖女刺杀世宗未遂,也是大明朝唯一一次宫廷叛乱,因此事,世宗毁皇姑寺,并处死一贵妃,密监因此而立。

后世宗死后,穆宗登基,仅数年而死,神宗登基,但神宗生母李太后却领一千七百人铸一巨钟,西大乘教重立,李太后因此为“九莲圣母”。

神宗正妻王皇后,东大乘教闻香教王森为王皇后之义兄,皇宫内对大舅哥生母王氏尤为忌讳,但刘卫民知道,无论神宗正妻王皇后,以及大舅哥朱由校生母王氏,事实上后来都被万历神宗皇爷爷囚禁了,至少刘卫民入京时两王氏都还未病逝,但他却从未见过一次面,具体原因小媳妇也不清楚,长辈们从不与他们提起过往。

但大明朝自英宗之后,历代帝王都较为短命,除了一个差点被活活勒死的世宗和长达四十余年不临朝的神宗外,余者皆早早意外病逝。

……

密监自英宗出了意外后,是专职守着皇帝的护卫武宦,密监首领马四海去了小琉球,如今在安南做监军,皇帝贴身内侍刘若愚也就成了密监首领。

密监人很少,也没多少权利,只是皇帝的贴身近侍,专职防范他人刺杀,但刘卫民一个外臣担任净军都督后就不一样了,随着刘家寨的爆炸式扩张,就需要更多的眼睛关注,自神宗时就不再信任锦衣卫、东厂,干干净净的密监也就成了最佳眼睛人选。

幼军,刘家寨名下产业各管事多出自净军,每一个都可能是密监之人,具体有多少刘卫民从没问过马四海、刘若愚,他也不怎么在意身边的眼睛存在。

刘若愚果然就只带了五个宦官前往宣府,但凡是卫所就没有哪个是干干净净的,水分的原因很多,有些也并非是将领喝兵血,有很多现实的无奈逼迫着卫所不得不如此,从朝廷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源头就开始作假,一年饷银十八两,事实能到手十两银钱就不错了,自户部发放饷银时候,无论下面卫所给出多少饷银报备,一刀切下去,先砍去三成再说其他。

看起来有些荒诞,可这就事实,朝廷有朝廷的理由,一句下面卫所谎报军丁,你就没任何法子,而事实上下面为了得到更多饷银,确实用不少非军卒,或是其他卫所军卒谎称补足,这种来回补足法子在数百年后依然盛行,反正就是给上面人看的。

不问其他,先砍去三成再发放,除去官吏故意为难将领,故意拖着获得些将官奉上银钱破烂事不提,单单发放下去的“饷银”问题就很多,发放饷银以实银、粮食、宝钞三者混合形式发放。

实银虽然是四分银的黑疙瘩,却也是银子不是,可粮食、宝钞就不一样了。

正常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三石江米,四石五斗麦子,高粱、谷子五石到七石不等,这还是新粮,没有发霉的粮食,发了霉的粮食那就没法说了,银钱与粮食的折算大概是三比一,银钱中又夹杂着不断暴跌的宝钞。

北方本就不是产米之地,用江米发放给九边军卒根本就不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