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一) 蔬菜大棚(2 / 2)

水领,不过两日时间。从来福镇到湖北码头,也才两日时间,你会吃不上蔬菜?”

郑三没有一点脸红的意思,辩道“陛下嗳,火车运的都是军需,十天半个月才运回青菜萝卜,北方苦啊!”

“行了行了,收起吉祥道官员那套把戏,见到我不是哭穷,就是卖惨,能不能有点出息。”

“咱在陛下面前再怎么着也出息不起来啊。”

听到这话,王玄就懒得再说了。

这些从吉祥道出去的人,一个比一个难缠,哪怕是铁公鸡也得薅你几根毛下来才罢休。

“那永丰河、定丰河流经之地皆可依此法而行,你是从建设部出来的,没谁要卡你脖子吧。”

话说到这,也就该结束了。

“有您这话就放心了,回头就给内阁打报告,我们要扩建十万亩蔬菜大棚,一切为了北上吗!”

王玄捂着额头,有些无奈。

眼下倒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了,还不都是他给惯的。

走了郑三,永明道的知府又来了。

得,王玄也就一视同仁,每家一万亩,再多就没了。

要说大棚,他是早就想做的,可惜因各种原因没能成行。

北方的水资源并不丰沛,只有几条从两山发源而来的河流流域相对充足些,也只有河流附近才适合搞蔬菜大棚。

前几年都在搞河流疏通工作,着重发展沿河地区。

这也是王玄所说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找准突破口,迈出第一步,只要动起来,一切就都会顺的。

这样一来,人口也就集中在了沿河两岸,可用耕地面积自然就少了。

所以,农部和研究院就需要在两者间求个平衡,住更多的人口,种更多的菜。

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冬季,能吃的真不多。

关外起码还有牲畜可吃,关内呢?

蔬菜只有菘菜一种耐寒的,肉类更是稀少,也就近几年才在政府号召下,搞起了家庭养殖,可也是杯水车薪,总不能顿顿吃肉吧。

再说,物以稀为贵,肉价这么高,一般人家真心吃不起,就算吃得起,也没那么大的供应量。

所以蔬菜大棚就被提上了日程。

从试点开始,到小规模种植,就有了眼下的局面。

大棚里的蔬菜,虽然少了风吹雨打的磨砺,口味稍逊一筹,却也是平日里难得的佳肴了。

谁家冬季能吃口绿色的菜,妥妥的富贵之家。

所以郑三的狮子大张口,王玄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北方人冬天已经不比谁家吃肉,而是比谁家又吃青菜了。

不过大棚的投入不少,若是刮起了浮夸风,糟践的还是百姓的土地百姓的钱袋子。

有鉴于此,大棚只要够用就行,毕竟供需关系还是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