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银钱与礼(1 / 2)
郑氏还在缝缝绣绣,听得沈念禾这话,忽然就想起昨日侄儿点菜点汤的事情来。 她若有所悟,手中动作都慢得下来,正要说话,忽听得外头有人敲门。 因上回沈、冯两家的事情,裴家一门上下都已经十分警惕,郑氏忙将沈念禾拦住,自己去隔门问道“谁在外头。” 有人回道“是宣州柳涛巷郭家来人!” 那人声音很响亮,一听就是大户人家养来开道的,就算隔着两重门,沈念禾也听得清清楚楚,便问道“婶娘,是不是谢二哥他娘来了?” 又道“我要不要让一让?” 郑氏摇头道“总归是个长辈,你今后常在此处住着,总不能一直躲。”复才不情不愿地跨得出去开外头院门,又扭头抱怨,“若真是她,见得你谢二哥人已是走了,怕是又要闹一场,说我们不晓得通人情。” 她三步一歇去地应门。 沈念禾自认此时当要端着客人身份,省得婶娘难做,便不跟着去迎,想了想,还把桌上的披风卷了起来。 她正要收拾斗笠,便听得外头郑氏道“来得十分不巧,早早人便已经走了——其实不必送,这样冷的天,倒叫你们白跑一趟……” 不多时,一男一女便跟着走了进来。 当前那一个有些眼熟,二十上下,看着和和气气的,脸面黝黑,宽肩大背,虽是也穿着锦袍,却并未给人翩翩佳公子的感觉。 是上回来过的郭保吉长子,唤作郭安南的。 他后头又有一个妙龄少女,一身骑装,外披梅花大氅,虽是只有中人之姿,然则腰背挺直,行走之间十分有力,倒是令人印象极深。 郭安南先进得门,见得沈念禾站在当中,停步行了一礼,口中称呼了一声“沈姑娘”,站了几息,复才又转向一旁的少女,介绍道“这是我妹妹东娘……” 郑氏便也看向沈念禾,跟着与那郭东娘介绍道“这是我一位远亲,姓沈,因家中有事,这一向在此处暂住。” 郭东娘半点不认生,笑着上前道“我今岁十六,当要唤你一声妹妹罢?” 沈念禾少不得上前回话。 耽搁了这一会,外头已是跟了四五个随从进来,有男有女,手中俱是提了许多物什。 郑氏皱眉道“怎的带了这样多……” 眼见她就要拒绝,那郭安南却是笑着道“是我爹吩咐让带来给处耘的,说是听闻他在衙门里头做了许多事情,眼下已是能独当一面,十分高兴,因他事情多,不能自家来,便叫我兄妹二人过来看一看。” 继父给的东西,又是给谢处耘,郑氏怎么好代为推辞。 她想了想,便在前头带路道“放到他房中去罢,等他回来再说。” 领着那几个随从往后院而行。 郑氏走了,屋中就剩得郭家两兄妹同沈念禾三人。 来人既然不是廖容娘,沈念禾便不好再做客人,便问道“郭大哥吃什么茶?” 又问郭东娘。 郭安南想了想,道“不必那样麻烦,倒杯水便是——我们坐坐就走。” 又拿眼睛去看郭东娘。 郭东娘正要说话,被那一眼给看了回去,便笑一笑,道“我也喝热水罢。” 到底是客人,自然不能这样怠慢,沈念禾便去取了白茶。 她点茶的功夫特地练过,此时虽然没有工具在,只是简单冲泡茶汤,又下了几样辅料而已,那动作还是如同行云般流畅,自有一番韵味在,把郭家两兄妹都看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郭东娘只喝了一口,便忍不住夸道“沈妹妹冲的好茶!” 沈念禾笑了笑,正巧看到对方袖口处的图案,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花样?怪好看的。” 郭东娘低头一看,笑道“我叫丫头绣的,只得其意,不得其形——是军器监新出的重弩!” 一面说,一面把袖子拉平,露出图案凑近给沈念禾看,道“我实在喜欢,特地叫人在外衫上都绣了!” 她正说得起劲,一旁的郭安南却是咳嗽了两声。 郭东娘便自然而然地把袖子收了起来,将坐的椅子朝沈念禾的方向挪了挪,道“不瞒沈妹妹,我今次是特地求着哥哥带我来见你的。” 沈念禾听得一愣。 那郭东娘又道“我听得爹爹说,你这一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