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科义旧事(2 / 2)

是个苦命人。

他的父亲科文广是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在青唐下面的那个小山村与科义的母亲侯凤莲相知相许,64年冬天,侯凤莲生下了科义。

毕竟是在城市中住惯了的人,乡下生活的闭塞与孩子降生后的种种琐碎渐渐将科文广心中的热血消磨殆尽。

科文广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初离积极的开城市时的那些豪情壮志,亦不记得与侯凤莲洞房花烛时,自己说出的那些永不离弃的誓言。

71年,城市中终于有了一些可以给下放青年的工作,科文广的家人费劲心思,托了不少关系,终于为科文广谋了一个回城工作的机会。

科文广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75年春天,刚刚升职的科文广与一位比他小八岁的城市姑娘结了婚,彻底忘记了这个小山村中还有他的儿子科义,以及始终在等待着他消息的妻子侯凤莲。

75年冬天,侯凤莲因思虑过重,不幸离世。

临死前,侯凤莲将自己极为珍视的那张老照片拿给了科义,让他去申城找父亲。

十二岁的科义带着父亲科文广的照片,背井离乡,自此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彻底失去了音信。

当再次找到科义的消息时,已经是十年后。

二十二岁的科义回到了故乡,在镇上的一家造纸厂工作。

镇上的造纸厂效益不错,科义工作稳定,相貌端正,不少长辈都愿意为科义说媒,只是科义一直都没答应。

93年,29岁的科义忽然与科戎的母亲结了婚,见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科义居然找了个带孩子的寡妇,不少曾为科义说媒的长辈都纷纷摇头,认为二人一点都不般配。

彼时科戎的父亲去世还不到一年,二人的结合自然引来了镇上不少闲话,科义对此毫不理会,与科戎的母亲恩爱非常,对科戎这个继子也如自己的亲子一般。

98年,科戎的母亲去世,恰逢科义所在的造纸厂倒闭,不但没有补偿,还欠了好几个月的工资。

那会儿经济不景气,稳定的工作并不好找,科义无奈之下,便开始在镇上打零工,靠着做体力活赚钱来养活科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