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4 / 5)

睛一亮,问“你是说,可是那苟晞?”李兴双目微闭,笑里带刀的点点头。马华池愣了半天,回过神来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道“好一个东平郡公,这一路仕途走下来都是靠司马越的庇护与举荐,又由友化为敌,可想而知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在他那里作作文章,想必家兄早已想到这一层,李老弟真是家兄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只有你才能真正懂得家兄的心思,呵呵……”他来了精神,抓起杯盏一饮而尽。

这时,忆罗抱着琵琶轻如燕儿一般走下楼,茶厅的二人见到她便停止交谈,李兴见到她立即站起身来冲她殷勤一笑,来到她身边,道“姑娘可算是来了,来来来,为你引荐,这位是冯员外,在下的好友。兄台,这位是忆罗姑娘,洛阳城中最为有名的名艺。”

忆罗看向马华池,对方与她四目相对,她脸上没有一点喜色,只是感到脸部肌肉抽搐不停。她努力的控制自己,挤出笑容,向对方行了一礼,道“冯老爷,奴家忆罗献艺一曲。”她转身走向对面的一方绣墩前坐下。

马华池见眼前这姑娘面相清秀,衣着素雅,实在不像是风尘女子,不时间看的有些入神。这姑娘十八九岁,面红肤白,体态端庄,声音悦耳,眉眼之间透出的是灵气而不是妖娆。要不是在此地遇到她,他不会看出来她是风月艺妓,而是闺阁秀女。

姑娘纤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拨,随之而来的便是如流水如行云如山林如浪涛的美妙旋律绕梁飞起,飘入耳中。一曲作罢,又来一曲。这一曲与前面的完全不同,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又如远山云海,荡气回肠。此曲乃《十面埋伏》,传说当年楚汉争雄,西楚霸王被困乌江,几番苦战之后拔剑自刎,《十面埋伏》就是用特殊的方式描述当时的情景两军交战,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有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时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曲目跌宕起伏,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忆罗抚着琵琶弦,微微挑起眼皮向前方的马华池瞄去。全身的血液都拢集在一起,使得双眼仿佛快要爆掉一样火辣辣的。她被困在这人间地狱里终不见天日,她家破人亡无处可藏,无处安身,这样的磨难这样的困境如此的遭遇都是眼前这个人所置。而现在他却满面春风,衣冠楚楚的坐在她面前,教她怎能不恨,怎能不怒,怎能不痛!心中的那团燃烧至今的火焰跟着琴弦的跳动和旋律的跌宕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旺,她吃力的压制着,她的灵魂在体内怒吼,肉体还在故作沉静。

也许我可以趁这个机会杀了他!她心里这样无数次的念叨这句话。曲终弦静,马李二人连连叫好,便请她与他们同品名茶,她搁下琵琶来到桌前坐了下来。李兴亲自为她斟茶,她赔笑着喝完杯中水,只听见李兴道“姑娘今儿真给面子,兄台你有所不知,我们的忆罗姑娘平日里是不会随便与客人同坐共饮的,还是兄台面子大呀。”说着又替她斟满。

“呵呵,李老弟真会说笑,老夫说白了就是个土埋半身的遭老头,忆罗姑娘之所以愿意坐在这里还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漂亮的姑娘谁不喜欢像老弟这样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而又英勇过人的俊俏公子呢!”马华池调侃笑道。

李兴正是四十多岁的年轻壮年,当然要比马太守年轻得多,他哈哈大笑,瞄了一眼身旁的忆罗,有点羞涩的挠着头发。

忆罗没有听进他们的话,她正挣扎着到底要不要现在出手杀马华池。她事先在衣袖中藏了一把匕首,若是趁对方不备之时把匕首用力插入他的喉咙,他定是活不了的。她再次偷偷的盯着马太守,右手伸进左袖里寻那把匕首。突然想到还有一个李兴在一旁,这李兴可是武将出身,虽与她相处近一年多之久,对她也是十分爱慕。不过,要是现在在他面前刺杀朝廷大臣,他也定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何况他说白了就是马家养的一条狗,这马华池职位虽没他高,但也可说是他的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