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荆州惊变(2 / 3)

州之力,才能有打败张昀的可能性。荆州是曹操实现宏图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不管冒多大风险,都必须夺取。

a a a a 荀彧闭上眼睛,重重叹气,只说一个诺字!

a a a a 诏书在荀彧手中显得何其沉重,荀彧坐在奢华马车里,身旁坐着美艳婢女,车箱内香气弥漫,色调温馨,但气氛却凝重。

a a a a 荀彧双手撑着大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车厢摇晃,荀彧保持不动姿态。

a a a a 天气很热,有汗水从额上渗出,婢女小心翼翼用香帕替他擦拭。荀彧仍然一动不动。

a a a a 荀彧是大才子,要在平时,荀彧外出,必然兴高采烈,时常会吟诗作赋,但现在荀彧却象木头人一样,脸色灰暗,目光散乱,肩上仿佛压着沉重巨石。

a a a a 侍卫队长催马跑过来,在车箱外,大声说“令君,这样行走,速度太慢,三天了,我们才到汝南,赶到吴郡有可能得花一个月时间。”

a a a a 荀彧掀开帘子,太阳行将落山,说“今晚就入住这一带村子,我要看看张昀治下农村情况。前往吴郡,速度慢些没有关系,一个月就一个月。”

a a a a 荀彧应对曹操之策,决定采用拖字诀,一个月在平时看似不长,在这种时候,每天都有可能有新变化,一个月内有可能会发生太多事情。譬如刘表早亡,刘琮继位,曹操等不及,出兵。张昀没有接到圣旨,也出了兵。

a a a a 荀彧具王佐之才,为使自己不至于陷入两难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路上慢慢走,走到那里,就在那里考察民情。由于没有来得及向张昀宣旨,导致张昀出兵和曹操决战,曹操就不能怪罪荀彧。

a a a a 曹操要怪也只能怪局势变化太快。

a a a a 汝南一个村子里,荀彧在大量人员陪同下,走在村道上。

a a a a 在荀彧的想像中,汝南经历战火,理应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可是村子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安定,荀彧在一户人家门外,向里观看,百姓家四口人围着桌子吃饭,桌上有三个菜,每只碗中都盛满大米饭。四口人全都衣着整齐。

a a a a 荀彧震惊!首先百姓家哪来碗?这是普通农户,田中稻谷还有几个月才收割,现在百姓理应吃的是杂粮,怎么可能会有大米?

a a a a 农户主人看到荀彧一行在门外观看,赶紧放下碗筷,出来向荀彧行礼。

a a a a 荀彧走进农户家,翻看米桶,米桶内盛满大米。

a a a a 荀彧问农户主人哪来这么多大米?

a a a a 农户主人报告,吴王国对这一带免税赋,官府帮助修水利,发种子,累积两年粮食,家家都积谷甚丰。

a a a a 荀彧慨叹,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这一农户就可得知吴王国是何其富有,这才是大汉应有气象!

a a a a 荀彧每天只走几十里路,每到一处,都观察情况,越接近寿春,经济越繁荣,百姓生活水平越高。百业兴旺,作坊密布,很多百姓家开始用砖砌房,道路越来越好,农田中的水渠也越来越多。

a a a a 荀彧对张昀由此也越来越佩服,崇敬之心越来越强烈!

a a a a 正如荀彧所料,局势变化极快!

a a a a 荀彧刚到寿春,襄阳就发生了惊天大事,刘表病逝了。

a a a a 蔡瑁张允等立即奉刘表次之刘琮为荆州牧,在给刘表办丧事之时,竟然连长子刘琦都没有通知。

a a a a 刘备出席了刘琮担任荆州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