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2 / 3)
的时候就拿着五元压岁钱,在博物馆门口开设的文物店里买了一只清末名家紫砂蟋蟀盆,珍藏至今。
从小学开始蒲素每天就早早被爸爸叫起,被老蒲领着一起去遛鸟。公园里蒲立言和鸟友斗鸟的时候,蒲素就会在树丛里帮爸爸抓画眉爱吃的皮虫,很是有些乖巧。
而钓鱼是蒲立言终身热爱的娱乐项目,只要天气允许,每个星期天都去。假如出去一天没有收获,会偷偷买几条塞在鱼篓里带回来,直到被蒲素妈妈梅芳发现。
因为梅芳在收拾的时候发现,从鱼篓里倒出来的鱼,实在大小太整齐了,而且鱼嘴一点咬钩的痕迹都没有
从小到大只要是星期天,恰逢妈妈梅芳夜班下班需要睡觉,蒲素和姐姐蒲泓就只能相依为命。
老蒲会在早上发动摩托车出门前,给姐弟两留好买面包的钱和粮票,吩咐他们做完作业就挂好钥匙出去玩,别在家吵醒妈妈。
对了,老蒲还是南州第一批体委组织的摩托车俱乐部培训学员,那本培训毕业证一直妥帖的放在抽屉里。
等蒲泓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在星期天试着用蜂窝煤炉做饭,甚至还带着弟弟蒲素包过馄饨,菜肉大馄饨味道居然还不赖。并且按照他们那栋筒子楼约定俗成的规矩,让弟弟给其他五户每家端一碗送过去。
筒子楼邻里关系好,彼此非常和睦,超额体现了邻里公约中要求的互相关心以及守望相助。以至于蒲素三年级搬家时颇为不舍,经常和姐姐回老楼找小伙伴玩耍。
值得一提的是老蒲还是单位唯一的手风琴演奏员兼工宣队主力,私人有一架昂贵的意大利古董风琴。
其他乐器如口琴、二胡、笛子、洞箫都是自学成才且无一不精,还尤其擅长工笔画画马。
蒲素小时候,家里经常会有文艺女青年拎着网兜水果上门请老蒲教授琴艺,然不顾蒲家一家四口蜗居在只有一个房间的筒子楼内,大夏天也能拉着走调的风琴搞到很晚。
只是等到文艺女青年走了以后,蒲素和姐姐经常会被母亲梅芳赶出门,并且把门关上。如果这时把耳朵贴到门上,蒲素和蒲泓便能听到他们两压低了声音的争吵。
跳舞主要是节奏感和协调性,蒲素很小的时候开始,老蒲就经常带着姐弟两在家把自己组装的唱片机音量开到最低,一哒哒~二哒哒~嘭擦擦~嘭擦擦~打着拍子教他们跳交际舞。
母亲梅芳同样来自桑海,和老蒲是支内来南州不同的是,梅芳是跟着蒲素外公来的。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蒲素外公的印染厂整体搬迁到了南州。
梅芳是个面容娟秀身材娇小的典型江南女人,只是从小被蒲素外婆娇惯不擅长家务,而且在长大后的蒲家两姐弟看来,自己的妈妈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妇女。
是的,门口的曙光电影院只要上映电影,梅芳都会去观看,一场不落。而且经常边看边抹眼泪,像《流浪者》、《卖花姑娘》这种原本就催泪的电影,有几次差点哭晕在电影院里。
梅芳还酷爱各种小说杂志和电影杂志一本不拉包年订。单位里的图书馆能看的都借回来这也让蒲素和他姐姐小学时就基本看完了几大名著。
蒲素同学家的妈妈们会做的各种吃食,比如粽子、汤圆这些,对妈妈梅芳来说显然过于复杂,在老蒲学会之前只能等蒲素外婆做好了拿回来。
而逢年过节梅芳都是干脆带着家集体去蒲素外婆那里蹭饭。可贵的是,这一风格保持了几十年不变。
偶尔会有几个晚上,老蒲会一反常态严厉地督促蒲素姐弟两做作业。目的是为了尽快让他们做完,然后将两人集合起来架好乐谱让他们并排而立,拉手风琴伴奏让姐弟两合唱。
“噔的的噔噔~蹬的的噔噔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预备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