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老房(2 / 3)

总之整个过程非常繁琐,蒲素听了都头大,所以货运销售其实是最省心的,拉来业务以后只要时不时的过问一下就行,剩下的工作都是操作在打理。其实一个集装箱挣不了多少美金,甚至后来还有去日本的集装箱不光免费还倒给钱的套路。但是一家规模几个人、有着正常业务的货代,一个月上百个集装箱的业务量是起码的。所以海运走的是量,量上去了利润自然就体现了,各个环节多多少少都能抠出点利润出来,这就靠操作的本事了。

比如去美国西岸,一个高箱,3000美金销售卖出去,船公司拿到的价格是2600,看起来利润只有400美金,实际一单做下来最终利润不止只有这么一点,甚至多出不少,好的操作还能让客户觉得合情合理,那些其他多出来的利润就是办公室里的操作无中生有凭本事弄出来的。

假设销售再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而操作总是能把事情办砸,一票货状况频出,不用多说客户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所以好的操作十分牛逼,和各个关联公司的人虽然从没见过面,但是一天电话能互相打几十上百个,电话里早就是老熟人了。这种操作,不管去哪都十分吃香,甚至她们自己就能拿到十分好的价格和线路给公司。

陈建玲无疑是属于好的操作那一类,甚至跟她过来的还有销售。她之前作为船公司操作,自然不需要求人,依靠着船公司的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二代业务,只要能拿到舱位和价格,她是不愁赚不到钱的。

蒲素到了秋香花园,陈建玲还没来,蒲素先和许爱军又谈了谈,交代了一下,原本这些话是周一说的,正好自己来了干脆和她聊了一会。让她明白这是公司对她寄予厚望,所以对她进行培养,给她一个职业晋升的机会。

许爱军自己也明白,现在卖酒这个工作换谁都能做,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以后能做国际货运这种专业性强的事情,她也觉得对自己十分有利,所以一点都不排斥。蒲素也给她安了心,等她培训出来公司还要招人,接下来她还要负责培训下面的人。表明了公司空运业务这一块,以后是必定要开展的。

等到陈建玲来了以后三人坐在中间的接待室里,蒲素主要是让陈建玲自己提要求,这边尽量配合。硬件方面陈建玲没啥要求,就是希望报销额度可以宽松一点。毕竟现在和以前船公司朝南坐不同,出来单干的话,很多地方要重新建立关系。

这方面蒲素不介意,让她到时候找郭娟就行。他心里也有谱,最多给陈建玲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里不说赚钱,能持平他就没意见,真要是亏也亏不了多少。但是一直只出不进,那就说明她之前和自己说的水分太大,到时候把这种不诚实的人赶出去,郭娟也不会有意见。

然后就是商量起名,这个事情最麻烦,蒲素不擅长这些。最后还是他想出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通洋”,顾名思义,就是通往大洋的意思,空运以后也能用。而且很快就画了个ty的图形,上边天空下面波浪,当做公司lo。

中午几个人都没在公司吃盒饭。蒲素带着她们去了昨晚吃饭的那一家吃了一顿,把许爱军也叫上了。许爱军知道陈建玲是行业内专家,知道自己后天要去学空运不免有些紧张,问了陈建玲不少问题。陈建玲在回答的时候,蒲素也假装不在意的偷听,感觉自己学了不少。

几个人吃着饭,郭娟又提到蒲素隔壁邻居卖房的事情,显然这事陈建玲也知道,她们都提到一个名字,大概就是中介公司的那个同学,两人说他那边不靠谱,大概是最近又没了下文。

蒲素其实是无所谓了,早就不想这事了,只不过之前自己说算了,那边又不同意。所以现在随便郭娟同学怎么样,要是谈下来自己就付钱,谈不下来他也不操心。

不过听着听着蒲素觉得不对劲,貌似现在她同学差不多谈下来了,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