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八章、感慨(2 / 3)
多教师连这两个基本要求都并不完全具备,责任心和耐心在她们而言得看心情看对象,得看是什么心情以及什么学生。
不止一次我发现,当我们用灵魂工程师的崇高性来要求她们的时候,她们厚颜无耻的和我们说“这只是一份职业,就拿这么点钱,别逼逼叨叨事情多。”
仔细想想,她们真要这么讲,还真没法说她们在胡搅蛮缠。。无耻的是当接下来我们真以面对一名普通职业工作者的态度去质疑她们的时候,她们又立马给自己套灵魂工程师的光环护盾,熠熠生辉,神圣不可侵犯。
这个做派像极了以前讲过的“田园女权婊”。自如的运用各种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而且还恬不知耻,振振有词。
城里孩子的爹妈不是那么好糊弄,尤其是现在年轻的家长,所以很多老师如今叫苦不迭,说老师不好当。真搞笑了,社会里哪个行当容易?每年带薪有小半年的假期和公费旅游,以及体面的社会地位和某些不可描述的优势地位,几个职业能有?恐怕是以前自在惯了,现在确实是不大适应了吧。
农村里的师资力量就算比过去好了许多,我敢说还是和城里没法相比。这对偏远地区的孩子原本就不公平。虽然说没有什么是平等,那么起码还可以争取公平吧。
咱们不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输在起跑线是事实。有的孩子长大以后生来就是会在舒服的空调房里指挥别人,而有的孩子,长大后的宿命就是去伺候别人,在餐厅,修理厂,流水线……知识改变命运没错,只是知识原本就不能公平的给予,这时候还能说什么呢?
蒲素的孩子拿着美国公民身份,下午两三点就开始没有负担的玩耍。小时候说要做建筑设计师,蒲素因此感动的差点流泪。他从没和孩子说过自己喜欢这个职业,小蒲素也不知道是怎么灵光乍现,告诉他父亲以后的理想。
然后又过几年,他说要做面包师。再过两年要做厨师,蒲素简直没法说什么。高中毕业去学了改装汽车,直到现在还在搞这些,不过今年回去以后说报了名,明年开始老老实实去大学了。
他的想法是毕业后找一家在中国有业务的公司,两头跑跑。他会说还算不错的普通话,基本表达没问题,但是中文看不懂几个。也就是能说能听,不能看不能写。他承认两个国家两种制度,各有优劣,国内有国内的好,那边有那边的长处。
美国制度不同,合法身份最低时薪也有十几美金。而且拿薪水灵活的很,周薪或者其他形式都有。中国这边普通来说班一个月以后再拿工资,真的身无分文身没钱,要挺过一个月还真的有点不容易。
而且竞争真的没国内那么大,这边高考被看作是一种胜者为王孤注一掷的感觉。那边蓝领也很体面收入不低。日常生活相对简单,没有国内那么多套路,而且物价低廉非常稳定,我们这边现在猪肉涨成这个样子,在那边真的早就造反了。
在美国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确实很简单。所以蒲素也懒得管他,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活。小蒲素小时候就帮忙铲车道的雪,换取零花钱,波士顿那地方冬天大雪厚度吓人。高中以后就自己养活自己,不问家里拿一分钱了。
美国大学进去容易毕业难,而且花费真的不小。父母不支持就只有贷款,以后工作了慢慢还。实际所谓父母不支持的非常少,巨额的费用远不是打个零工就能支付的。
蒲泓和蒲素昨天还在视频聊天,她最近要翻修东京的一套老房。她今年正好五十,赶到了推迟退休之前,个月开始正式领退休金了。她之前的单位只了几个月,大概一年的班,然后搞病历办了病退。23,4大概就退休了,之前一直拿着名义的补助几乎忽略不计,现在开始正式退休拿退休金了。
虽然她不在乎那点钱,但毕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