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迁都、官制、河东(2 / 3)

,岂会转投刘备?他们如今投朕仅只是做个贰臣,若是投了刘备,等到我军攻下长安,灭亡蜀汉,他们再投朕岂不就是叁臣了么?朕料刘备必定是白费功夫!”

庞统闻言,也认同地点了点头,随后沉默片刻,复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对刘贤道“陛下前月送来的这份朝廷官制改革表,臣已经看过了,这些日子反复揣摩思索,深觉妙不可言。以元老院和议政院主管制定律法,以政务院主掌全国政务,以都察院和御史台监督行政执法,以枢密院主掌全国军务。实行立法、行政、监督三权分立以及军政分离之策,彼此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各司其职,从朝廷到郡县,谁都无法大权独揽,一手遮天。而且陛下在政务院下设立了吏部、民政部、农林牧渔部、刑部、工商部、兵部、教育部、礼部、藩国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税务部等十二个机构,每部之下又有若干司、局等机构,在枢密院下也设立了装备部、参谋部、军律处、军情处等机构,其余元老院和都察院也都各有下属机构,整体架构十分完备。最妙的是,陛下将以前以俸禄多少来为官员定级别的方法改为了以品级来定官员级别,而这总共分为九品的官职级别又似乎脱胎于中原士族心心念念的九品官人法。所不同的是陛下将士子出仕之前即定品级的方法改为了入仕之后凭政绩功勋升迁为相应品级,这可是比那所谓的九品官人法要高明多了。从此之后,我大汉官制将会更加规范,远超前代,成为万世之规制。”

刘贤点了点头,随后笑道“不错,而且官员还有任期,州、郡、县、乡等官吏三年期满,予以考核,决定其是升迁、留任、平调还是贬斥。朝廷宰辅则是五年一任,最多连任两任,在此期间,若无元老院和议政院多数同意罢免,则就连朕这个皇帝也不能随意撤销宰辅之职。如此,既能防止大臣长期主政,独揽大权,形成尾大不掉的权臣之势,又能极大地限制皇帝之权,使宰辅之权在元老院的支持之下,真正与皇权形成制衡之势,谁都无法为所欲为。从今往后,天下兴衰取决于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的情况,将会彻底改变了。”

庞统当即下拜道“这一点也是臣最为佩服陛下的地方!陛下乃是存亡继绝的一代英主,却能克制自己的权力欲望,创建制度,真正与天下臣民共治天下,此实乃古今未有之事也!只是如此一来,陛下如何保证皇帝的权威?”

刘贤道“朕乃开国之君,自然不必担心权威之事。而后世皇帝若是无能,那么安心住在皇宫之中做个只会盖章的听话皇帝也无不可,免得祸国殃民。当然,皇帝作为国家象征的基本权利还是要保证的,少府便是独立与朝廷之外专门对皇帝本人负责的机构。除此之外,还要保持相当数量的皇家禁卫军以保证皇室的安全。如此一来,皇帝有独立的财政兵马,本人又是国家象征,掌握着天子玉玺,涉及到三万人以上用兵、三千万钱以上的支出、三品官员以上任免、罪犯特赦、减免赋税、藩国爵位继承等重大事务都必须要天子玉玺和对应的政务院、枢密院、元老院、都察院联署盖印方才有效。君权和臣权相互制衡,有能力的明君自然能够占得上风,而没有能力的庸主……不掌握实权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庞统沉吟了许久,点头道“君权和臣权相互制衡,谁都无法太出格。君权暗弱的时候,群臣内部元老院、都察院又将同时对政务院形成制衡,元老院和政务院也同时对枢密院形成制衡。如此看来,倒是只有元老院这个跳出具体事务,只专注于制定律法规章的机构超然物外啊。”

刘贤点头道“不错,元老院的设立,就是为了保证国家最基础,最核心的制度不会被随意破坏。待日后天下安定,朕会花费许多精力去打造这个元老院,确定他的权威,使之成为保证国家永远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军师在做了政务院首辅之后,可以再做一任枢密院太尉,然后便可去坐镇元老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