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旧时王谢堂前燕(1 / 2)

老太太满目泪痕,望着福满哽咽不能说。

鸡鸣露晓,当是王家家破人亡时。

昨日老太太精神稍济,命贴身侍从将家中库房打开,将现银尽数取出,唤了各处管家,将府内非家生子的奴仆每人派二两纹银,让他们漏夜翻墙逃命去了。其余家生子奴仆因籍上有名,无处可逃,取了金银细软,趁夜送回家中父母妻儿处,好好安顿告别,天明须归。

昨夜动静之大,哀嚎阵阵,饶是一尘这样躲在深闺不问世事的千金小姐也是知晓的,贴身侍女从管家处得了白银二两,自己又私下开了私库,着意又添了他们许多,这才打发他们家去,怕幼弟尚小无措,亲去外院接了他来,稚弟尚幼,不知世事福祸难料,临睡前仍在念叨玉堂馆里挂了牌的金玉肘子,口水流了一枕巾。

一尘守着幼弟,独自垂泪对烛至天明,破晓时分,墙外铁蹄阵阵,着红缨披白甲的铁骑将王家团团包围,从重重铁甲当间,走出一绯色罗袍,白绫袜黑皮履,腰挂锦绶的男子穿朝服而来,想必是刚下早朝便被官家派来宣旨的。

老太太身着诰命服领王家众人,净手焚香,聆听圣意“朕膺昊天眷命,庭下有臣王致中,蒙先祖恩泽,得一石俸禄,本应矜矜业业感召圣喻,然,此子受方魅惑,偏听偏信,失察真相而不自知,弃青州数万百姓性命于不顾,为罪臣剳言进谏,以命相胁于天子,其罪当诛,但朕感念先祖为国半生戎马,从轻发落。现将罪臣王致和夺袍落冠充军,王家所有官眷尽数流放闽洲,家产府宅收归国库。”

“老夫人,还不快谢恩?”绯袍男子携旨提醒道。

老太太颤颤巍巍的将顶上玉冠卸下置于香案之上,豆大的珍珠仿佛还留有老太爷在世时,王家的荣光。

“谢圣主恩。”老太太领着王家众人跪地谢恩,绯色冠袍男子紧忙伸手相扶“老太太,昨夜中秋盛宴,王大人当众为青州案罪臣谢斯武陈情,令官家龙颜大怒,本欲就地斩杀,是御史台颜大人以额击柱,用命帮您护下了王家数百条性命。”

“敢问颜大人尸首何在?我王家得此大恩,无以言谢,定要去叩别恩人。”

“颜大人虽顺利护下你们王家性命,却也惹得官家不快,颜家人不敢在京城放声恸哭,今晨已悄悄敛了尸首往南行了,听说颜大人的老家便是在闽洲之地,若你们走得快些,没准你们两家在路途当间还能碰上。”

“正是此礼,老身携王家众人多谢金紫光禄大夫提点,此去山高水长,想来未有相逢时,就此别过了!”老太太对着绯色官服男子躬身一鞠,欲领着王家老小南下追颜家而去,永昌侯府小厮匆匆赶到,递上一包碎银道“老太太,我是侯府二少爷跟前的小厮,我们少爷突闻王家变故,心思过虑病倒,神思稍霁时,命我封了二十两纹银赠与你家大姑娘,望她在闽地能生活从容些,我们少爷的内心也能少受些煎熬。”

“这永昌候二公子倒真如传闻那般,是个仁义之士。”金紫光禄大夫不由的赞叹一声,倒是让小厮藏在腰背上的手不知道该不该取出来了。

一尘扶着强打精神的老太太,眼尖的瞧见小厮的动作,心里极为不屑“你们家公子还说什么了,一并说来吧。”

“这个这个”小厮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金紫光禄大夫,眼睛一转找到了说辞“倒不是我家少爷还有话说,只是少爷突然病倒,老夫人请了白云道观的真君给少爷起了一卦,说少爷与王家小姐的八字对冲,不利于结成姻亲,否则与双方俱是灭顶之灾,所以所以老太太命我来此归还王家小姐的生辰八字与婚书,免得耽误王家小姐另觅佳婿。”

“两家商议婚事之前,便也找了白云观的那个老道合过八字,那时怎的你们侯府人人都道是金玉良缘,天作之合?如今我王家倒台,怎上好的八字就对冲了?到底你们是跟我王一尘的八字不合,还是跟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