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何去何从?(2 / 3)
妖,大会伏牛山,约法三章,令三道互相掣肘,既确保其安然相处,又避免其侵犯人道。咱们的先辈并非有意要封存秘密,而是圣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这些秘密传给人。贫道有句不知高低的话想问:诸位虽皆是德才兼备之士,可有谁敢自称圣人?”
说着,他用精光四射的目光环视众人,没人吭声。圣人这个称谓太重了,没人敢说自己担负得起。
紫清又道:“皇甫掌门,咱们身为掌门,能入禁地是不假,却也不过是禁地守卫者。倘若三道晓得你要犯禁参悟其中奥秘,恐怕你会成为众矢之的,除非得天之助能掌握无极神力,否则只好一辈子躲在禁地之中,不见天日。此外,能掌握未必能驾驭,驾驭不住,便会坠入邪道,为本界带来灾祸。慎之啊,慎之!”
皇甫劲松向紫清叉手躬身道:“仙家教训得是,在下思虑不周,差点误了大事。”
紫清稽首道:“教训不敢当,谏言而已。”他观察着皇甫劲松的神情,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
在场的掌门人,恐怕不只皇甫劲松一人动了探索禁地奥秘的心思。
紫清道人心知肚明,却无力阻拦,只能把该说的话说到,剩下就听天由命吧!
皇甫劲松道:“诸位,咱们去少林、嵩山剑派看看,希望能尽些绵薄之力。”
少林寺内,遍地尸首,其状惨不忍睹。
幸存的众僧,正聚在大雄宝殿内,做法事超度亡魂。
普济、本业、本信、本善等高僧都撑了过来。
陈得剑在众僧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儿子陈坎,暗暗松了口气。
众人在群僧后面的松树下席地趺坐,纷纷闭目合十。
少顷,法事完毕,普济、本善、本业、本信迎了出来,众僧则各自去忙。
皇甫劲松简单讲述了众人逃过一劫的经过。
听闻莫嗔、于万通、风霞过世,夔龙剑被八仙拿去,普济、本业、本善皆宣佛号,本信则呆立不动,以疑惑的目光看着三僧。
皇甫劲松道:“方丈大师,少林寺折损多少?”
本善道:“折损近半,若不是仙乐解救,恐怕要折损十之八九。”
众人听了,叹息之余,又生愤慨。
天外玄音传入之时,少林众僧正在往大雄宝殿集结。
普济以其高深的修为抵住天外玄音,冒险命众僧就地而坐,诵经入定。
为使诵经声齐整,增强其中愿力,本业亲自撞钟,以为引导。少林寺能够保存过半实力,以他的功劳最大。
寺内上千僧人的诵经声与寺外五神僧相和,再加上悠扬的钟声,其势甚壮,足以遏止天上的行云。
只可惜鱼文秋功力尚浅,诵经声送不到这里,不然的话,少林众僧必定受益匪浅。
不过,这等令人乐观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不少僧人的诵经声很快被天外玄音带偏,而他们,又影响了周围同伴,不多时,歌声相继而起。
普济、本善、本信等高僧分别趺坐于大雄宝殿前后,得益于他们沉稳雄浑的诵经声,大雄宝殿附近的众僧较为安定。
手舞足蹈的僧人越来越多,哭声、笑声、嚎叫声、尖叫声在寺院内回荡,冲击着平和的诵经声。有些僧人原本入定很深,却被这些癫狂的杂音干扰出定,坠入魔障。
不断有人怪声怪调地唱歌,有人疯疯癫癫地跳舞,有人七窍流血地倒下,史上灭佛之事时有发生,可那些灾祸远不及此次惨烈,即便如来亲临,恐怕也要生悲痛之心。
诵经的僧人越来越少,到后来只剩下几位高僧和少数俗念较浅的僧人勉强维持正常的声调。
在众高僧中,本信内心动摇得最早,这反倒激起了他好胜的念头,意图凭借坚强的毅力苦苦支撑,直到明白自己难以幸免,便在即将唱歌之际,将余力凝聚双掌,猛拍双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