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结盟(3 / 4)
王继忠,你擅自与宋人签订和约,是不是得了宋人的好处?”
王继忠说“王继忠主张与宋人签订和约,不是为我自己得到什么好处,是为山西的百姓得到好处。”
耶律隆绪说“你一口一个你为百姓得到好处,百姓有什么好处?”
王继忠说“陛下,山西百姓苦啊,屡经战乱,民不聊生,他们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让他们安定地生活,不再受战争的蹂躏,不再流离失所,不再担惊受怕。臣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安宁,为了山西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萧绰说“王继忠,你未经请示,擅自与人签订和约,专断独行,目无皇上,你不怕死吗?”
王继忠说“臣确实犯了死罪,但如果以臣之死换得一方天平,臣死得其所。”
萧绰说“王继忠所犯之罪非止结盟一件,还有很多罪行诸位还不清楚,现在把它们搬出来,让诸位见识见识他在山西都干了些什么。”
萧绰说罢朝殿后面招了招手,只见康延欣捧了一个牛皮箱子进来,走到萧绰旁边,放下箱子。
萧绰指着箱子,问“诸位,谁知道这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耶律奴瓜说“不用猜,这是王继忠的箱子,里面肯定装的是金银珠宝。”
堂下立即响起一阵嗡嗡声,所有的目光都盯着那只箱子。
萧绰说“耶律奴瓜说的没错,这是王继忠的箱子,里面装的什么,朕也不清楚,等一会儿打开就知道了。”
于是,萧绰让康延欣打开箱子。一双双炽烈的目光射向即将打开的箱子。
康延欣打开牛皮箱子,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搬出来,放在书案上。书案上堆满了一摞摞书册。
萧绰站起来,拿起一本册子,说“诸位,这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猜不出那是何物。
室昉说“老臣猜想,那应该是王继忠所造的账册。”
萧绰扬了扬手中的册子,说“不错,正是王继忠造的册子,那么,谁知道这上面记的是什么?”
没有人回答。
萧绰将册子递给康延欣,说“你给大家读一读。”
康延欣打开册子,读道“统和五年正月甲子,垦荒高崖,得田一顷,植柳十余棵。乙丑,高崖疏渠两条。近日,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堰堤夯实两遍。丙寅,有人十余家归来,系先前柏树湾人,迎之。先前房屋悉毁兵燹,草创窝棚供其居住~~~”
萧绰摆摆手,说“好了,这些册子都是王继忠在山西日记,什么垦荒,造堰,播种,开渠,养牛,牧羊,安抚流民,消除匪患之类的东西,据他记载,他一共修建堰塘三十六口,开渠一百二十余条,垦荒一千三百八十余顷,种植麦苗十余万顷,招徕流民五万三千五百八十二人。”
说到这里,萧绰停住了,指着这些册子对康延欣说“把这些东西拿下去给堂下的大人们看一看,看该给王继忠定个什么罪?”
康延欣抱着册子挨个给大臣们分发册子,拿到册子的大臣们一边阅览一边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堂下又一阵嗡嗡嘤嘤哄闹声。
等哄闹声稍息,萧绰又拿出一份折子,说“朕这里有一份蒲达理的奏折,是近来山西治安的汇报,近半年来山西案发事件比往年减少了八成,匪患仅仅发生了两件,盗窃案件也只有两件。这说明什么呢?”
耶律休哥说“这是蒲达理剿匪做得好,匪患消除了,自然就没有作奸犯科的事件发生了。”
室昉说“不,于越此话,我不敢苟同,匪患年年在剿,却没有根除,有时越剿越多,这是为什么?”
耶律休哥语塞,半天才说“丞相大人以为这是为什么?”
室昉说“要想弄清匪患为何消失了,就要弄清那些土匪到哪里去了。据山西战报,他们并没有剿灭多少土匪,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