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这病例没法研究了(2 / 4)

然后又一组进行汇报。

这个病人的发病过程,和李辉非常相似!

甚至一些理化数据的起伏,都和李辉非常类似。

听到这个病例出来后,大家精神一震。

有相似的地方,可能就能找到突破点。

在汇报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两个人的治疗思路,也是大同小异,只是一个人的雾化药物增加得更加多一些。

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李辉有吸烟史,另外一个人没有。

增加雾化,只是让李辉肺部的痰液,更加少和稀释容易咳出而已。

这条思路ass掉!

再从其他点分析,

李辉的比他更重,所以其实药物剂量浓度差不多。

一顿分析之后,大家还是没找到突破口。

而后,大家蔡再次发现了不同的点。

竟然是李辉的陪护次数和看他的人数,比另外一个人更多一点。

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推测的话,那就只是是,增加陪护次数和看望次数,可以增加病人的信心,可以早日康复。

这他娘的就有点玄学了。

ass!

第三个病人。

不同点是看望人次。

第四个病人,不同点是李辉有时候摘下过口罩和看望人次。

第五个……

最后,大家都受不了了。

张领华道“停一下!”

“看过李辉老师的人次,到底有哪些人?哪些次?”

护士马上道“其他人的看望人数,仅限于夫妻一人。而李辉老师比较特殊,出了李辉老师的爱人之外,还有他的学生也来看过他,”

“他的学生就是陆成老师。”

“不过陆成老师只是在半个月前和昨天,看过他两次而已。”

护理记录必须详细记录,特别是重症病人,这样以便于病情一旦加重,可以往是否存在交叉感染方面去思考。如果没有这个记录的话,可能会耽误很多时间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

“昨天,陆成来过病房吗?”张领华神色一顿问。

“是!”护士点了点头。

这么一提,关键点大家都找到了。

陆成来过!

但是陆成来不来,不能够成为医学上的变异点和区别之处。

肯定是陆成带来什么东西,让李辉康复了。

不用想,可能李辉成了陆成刚刚研发出来的药物的第一个临床试验!

这个会,没办法开了。

第一,张领华他们没办法搞到那个药物,因为那个药物还没有通过动物实验,没有进行第一批临床试验,绝对不会推广。

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陆成能搞出来,他有这个特权,但是特权只可能是少数人拥有。

而且李辉敢接受陆成,成为他的第一个临床实验人物,那是私交的信任,与这个药安全与否,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第二。

这个药物的副作用不明,李辉也是在冒险,那是他心甘情愿。

别的病人不一定心甘情愿,而且也没有人敢把没有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药物给推广出来!

不过张玲领华还是不甘心“他有没有给李辉老师带来什么东西?”

“比如吃的,喝的?”

“有,一瓶农夫山泉的茶。”

“淡黄色,无味。五块钱一瓶的。”

重症病房里的病人,对每天的进食量,进食种类都会记录,包括饮食。

特别是在现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每一种数据都可能成为变量。

从变量中找不同,是研究中的关键!

绝对是这样了。

张领华捂住了额头,有些心累道“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