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春秋大义(2 / 3)

“哦?”胡毋生笑容逐渐消失,眉头紧锁。

这是什么意思?

是自信?

还是自负?

竟然把手段告诉公羊宗师。

就不怕比试当天,自己的应对之法,其招架不住吗?

感觉被小看了!

胡毋生突然感觉很不爽!

心里堵堵的,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伤悲。

他气的揪着自己的胡须,叹气,“此子太狂了,若不收敛,日后恐怕会吃大亏!老朽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说完。

胡毋生气势汹汹的抓起来案几上的竹简、毛笔。

抓着竹简的手微微一抖,使竹片展开。

他看着上面写的密密麻麻的字,气愤地丢到一旁。

扭头,高呼,“仲郎!”

“诺!”

不许多说,段仲已经心领神会。

他立刻跑到一旁,取来一份崭新的竹简。

双手捧着,毕恭毕敬地递了过去。

胡毋正在气头上。

脸庞微微发红,上面的皱纹张牙舞爪的,像是要咬人。

他随手抓来竹简,粗鲁的晃动,将之展开。

侧身,蘸了蘸墨水。

低着头,准备动笔。

同时,喝问:“说吧,他这次的文章是什么?吾要记录寻找破绽!”

“诺!”

孔安国双手交叉,自然下垂,放置于大腿表面。

低着头,声音小到极致,恐惊到神明。

“其言,我儒家诸子、宗师、大儒皆常言,夫《春秋》,微言大义。”

“嗯。”

胡毋生听了之后,满意地笑了笑,微微点头。

一个非儒的人,能够理解到这个份上,不错啦!

仅凭这一点,心中怒气可消。

他把手中的笔重新放在案几的笔架上,

手中的竹简也合了起来。

没错!

夫《春秋》,微言大义。

这是儒家各大学派公认的事情!

也正是这一点,才导致《春秋》这个大学派出现分化,有了公羊、谷梁、左传这三个部分。

孔安国望着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胡毋生,先问了一句,“胡子,晚辈愚钝,想先问个问题。”

“敏而好学者,可教!问吧!”

“敢问,我儒家一直强调的微言大义,究竟是……什么内容?”

“呃……”

胡毋生脸上笑容骤然凝固了。

一丝犹豫,又似乎掺杂着不解的神色,出现在他的脸上。

这个问题,还他真的没考虑过。

根据儒家的做法,只要诵读《春秋》一万遍,就可以理解其中的行为了!

孰对孰错,孔夫子都在上面写得很清楚了。

好好学习,以史为鉴,就是最正确的做法。

至于春秋大义,不就是其中的正义做法吗?

这具体内容,可是有点多。

于是,胡毋生沉吟半晌,淡淡地说道:“微言大义,一时半刻,岂能言尽?这只能自己领会。”

“啊?”孔安国傻眼了。

嘴巴长得巨大,下巴都快碰到地面了。

什么鬼?

这是宗师的答案?

闹呢!

司匡好歹……给了其中一个。

怎么感觉,司匡才是宗师?

孔安国用舌头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咽下去几口唾沫,沉吟片刻,道:“可是,他声称从《春秋》中,总结大义,共计二十八条啊。”

“什么?不可能!”

胡毋生微微发怒,猛地摇头,坚决不信。

而段仲也是这个模样。

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