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策论(2 / 3)
下宠幸,得封六百石,以匡诸侯。”
“上任之后,臣夙夜忧叹,不敢不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唯恐伤陛下之明。”
“近日来,臣以陛下所授之权,行匡正诸侯之事。正月十八,受廷尉正张公邀请,审判高密县县尉所辖军司马。”
“根据查办,压迫胶西百姓者高倏,不知所踪,据军司马供述,疑被胶西王藏匿。”
“臣以为,得民心者得天下。高祖皇帝天下马上得之,深知不能马上治之,方任用萧何;惠帝知晓,则任用曹参。”
“二位先帝,用二位贤相何故?只为了安定百姓。陛下之德,可直追三代之明君,若想更进一步,越三皇,盖皇帝,则还需爱民如子。”
司匡停笔,顿了顿,笑眯眯地看着刚才写的内容。
策论嘛,除了自谦之外,还得拍马屁。
刘彻这个人,就好这一口!
鉴于这份策论的重要性,马屁拍的差不多就得了,需要直奔主题了。
他提着笔,再次蘸了蘸墨,在摇曳的灯光中,继续书写:
“如今胶西国出现百姓民不聊生之事,若不彻查,轻则伤陛下之明,重则导致对匈奴作战的失败。”
“秦何以并六国,一统天下?只因其得老秦人之心!”
“大汉之民,炎黄后裔;匈奴,披发左衽之徒!二者仇恨,早已不共戴天。”
“吾大汉,若想驱逐匈奴,一统海内,亦需得天下百姓之心。”
“即,全国上下,民心一统,将一家一姓之仇、将北部边境抵御军民抵御匈奴之仇,化为全国上下百姓之仇,化为民族之仇!”
“此乃汉匈战争决胜之本质!”
“若全国数千万百姓,皆与匈奴不共戴天,人人争相参军,灭匈奴于大漠,何愁北部不平?何愁故土未收?”
“如今,胶西民心不稳,百姓皆有后顾之忧,皆对高祖后裔心存怨念,若让其对匈奴产生仇恨,恐难如登天。”
“臣恳请陛下,彻查压迫胶西百姓之官僚,灭不法诸侯王,还胶西百姓公道。”
“若将不法之徒法办,则民心可收,百姓可用,匈奴可平。”
收笔。
司匡将毛笔放置于清水碗中。
把这块布帛拿了起来。
放在嘴边,吹了吹,加快上面字迹的干涸速度。
差不多了。
自古以来,民心这两个字……除了小部分昏君之外,没有哪个皇帝敢不重视。
有了这个东西,胶西王没好果子吃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交给张汤了。
……
……
翌日,巳时
那辆来了两次的马车,领着一队人,又来到了稷下学里。
白阳停下马车之后,遵循曾经的做法,来到了门口。
拱手,张嘴,“请……”
冯驹这次看都没看,直接低着头,拱手,“阁下请回吧。”
温何站在车旁,面色阴沉,有些怒了,喝了一声,“为何?难道汝之家主又不在?”
“正是!”冯驹点了点头,声音不掺杂任何色彩。
他昨日汇报的时候,虽然没有听懂“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但是可以肯定,家主很烦这个家伙。
既然司匡对其没好脸色,自己作为一个忠心的护卫,也不需要给与好的脸色,因此,声音才逐渐冰凉。
温何抬头看了一眼太阳,沉声,“其何处去了?”
“家主于辰时,在稷门将奏章交给廷尉正张汤之后,便率人去鲁县赴约了!”
“奏章?什么奏章?”温何心脏突然悬了起来。
“自然是递交给陛下的文书。”
“汝之家主,为官?”
“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