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恨跻身文道太早,我恨转入武道太迟(2 / 4)

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这件事对王子文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

“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向官府认罪,落狱。”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唐太祖李渊武德59124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王勃已至交趾县令王福畴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

“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从此之后,在没有王子文的任何消息了。”

“而从那以后,大唐文人之间就流行起来了一个新的自挂东南枝的方式,那就是跳水。”

“不得不说,阁下真是给大唐文人起了个好头,动辄就跳水,比起来自挂东南枝,是体面很多。”

“只是天下人人,无人知道,他们的跳水是真跳水,而您的跳水,是假跳水!”

老吏回了头,看着陈光蕊,“我也是真跳水,只是跳水之后,我才知道,我是千年一见的武道先天之体。”

陈光蕊起身,毕恭毕敬弯腰,行文人大礼,“学生陈光蕊,拜见大唐四杰,诗杰·王子文!”

这一声学生,陈光蕊真心实意,没有任何的多余想法。

面对这样一个活在李渊时代,跨越了李二时代,跳水假死的真正大唐诗文四分之一个开山鼻祖级的存在,一句学生,这不是谦虚,这是高誉。

老吏看着陈光蕊的模样,他两只手生疏的想要行文礼,可试了几次,手指都搭不上。

老吏一甩手,“不还礼了,我已经一千多年没行过文礼了,学不来你的文礼了。”

陈光蕊道,“先生高兴就好,先生请,我们心境两开,现在可否聊一聊?”

老吏又坐回了桌案,“说句实在话,我和你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好聊的,要不是这长安的西凤酒,老头儿真想现在就走。”

陈光蕊笑呵呵道,“王前辈,敢问……”

老吏打断了陈光蕊话语,“别一口一个前辈了,叫我老王就行。”

老王?称呼王勃为老王,这个不是闹吗?

不过看王勃现在四大皆空,人情世故皆浮云的品性,似乎自己也就能称呼他为老王了。

陈光蕊道,“老王,你刚说当年跳水之后才发现自己又武道天赋的?”

老王道,“对,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弃文从武!”

陈光蕊抬手,“然后修成了今天武道四重?不,武道五重境界?”

老王看着陈光蕊,眼神里几分干燥,“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不成武道六重五境境界,一切皆为虚妄。”

陈光蕊看着满脸疲倦的王勃,“老王,你说这话就差点意思了。武道六重,对您这样的高手,不就是喝口水的事儿吗?就算武道难,您还有儒道啊!想一想后来的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们都能够修成武道六重,还是托了您的福分!”

老王听此,拳头握的磕巴响,“我已经弃文从武很多年了,那些诗情雅致都已经忘的一干二净,现在的我,连一首打油诗都写不出来,怎么能回归曾经的巅峰文力,怎么能入第六重?”

“我恨啊!”

老王扬天,“假如我能晚些年跻身儒道,那么李白等人的诗人巅峰大潮来临,以我诗道开山的笔力,借助李白等人的盛世之华章,也该是剑开天门的存在了!可是,我意志不坚定,我经历那一劫,痴迷武道,我错过了文道诗篇的最巅峰时期!”

“假如我早些年发现我的武道资质,我不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