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字,等七分钟,写完了,人晕了。(6 / 18)
没满足都不行。
再者,许清宵也要拖。
只要时机成熟,他有信心,一举歼灭这些叫嚣的异族国。
弹劾自己对吧?
行,一个个都记下来,不弄死这帮异族国,许清宵还真对不起自己这些布局。
就如此。
转眼之间,便到了翌日清晨。
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传遍了整个京都上下。
百姓们极其愤怒,各大酒楼也纷纷在讨论此事,没有人不觉得愤怒,哪怕是一些曾经并不是很支持许清宵的人,也不由加入了声讨大军中。
原因无他,区区附属国,竟然要让大魏罢免许清宵?
大魏是什么?是上国之上啊,大魏的国事,轮得到你们这帮臭鱼烂虾插手吗?
说句难听的话,你们配吗?
这是百姓们的愤怒。
而各大国公以及列侯武将们,也一个个暴怒了,先不说他们支持许清宵,其次身为武官,听到附属国这样的要求。
上上下下都炸锅了。
这些附属国,当年就是太祖的小弟,一个个被太祖教训的鼻青脸肿,如果不是留着布局,这群异族早就杀光了。
后来看这帮异族这么乖巧,而且一个个如此听话,再加上能够弘扬大魏国威,大家也就忍了,甚至太祖之后,还给予番商优待,援助各种资源,动不动赏赐牛羊马群。
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结果这帮家伙,不但不感恩,现在竟然敢弹劾大魏官员?
谁嗅不出这当中的阴谋啊?谁不知道十二异族国想要做什么啊?
他们知道,所以更加愤怒。
今日朝堂当中,武官屡屡开口,想要谏言,讨论此事,但都被陈正儒给压下去了,女帝也丝毫没有提起此事的意愿。
以致于这些武官一个个心里窝火,退了朝会后,把各家儿子吊起来抽了一顿,以泻心头之怒。
但又一连过了四五日。
朝堂之上,压根就没提这事,女帝似乎故意不提,想要强行压下此事,而京都依旧有人在讨论这件事情,但很快又被一股力量给压下来了。
不允许京都讨论此事。
可人的嘴怎可能堵住?
京都不让讨论,事情也早就传开来了。
五日内,大魏上上下下都听说了这件事情,民间谣言四起,大致意思就是,许清宵为人狂妄嚣张,以致于异族国大怒,难以咽下这口气。
所以才会书写奏折弹劾许清宵。
虽然有这种谣言,可百姓们压根就不信啊。
以往,许清宵的民望很高,除京都之外,许多郡府百姓也都知道许清宵这号人物,对许清宵还是颇有好感。
换句话来说,许清宵的路人缘还算不错。
而这一次,纵有谣言四起,可无论如何有一件事不可否认,那就是附属国插手大魏内政,这谁忍得了?
大魏百姓最起码还是有血性的,这是民族国家的荣耀感。
七次北伐是输了,可大魏的骨气没有消失,甚至还耿耿于怀记着这件事情。
自然而然,明白此事后,民间百姓直接炸毛了,各种谩骂这些异族国不是东西。
哪怕讨厌许清宵又能如何?许清宵是好是坏,由大魏百姓来说,再怎么也轮不到外人说吧?
所以,民间的态度几乎一致,就是支持许清宵,抵制十二异族国。
可朝堂上迟迟不提此事,以致于民间百姓都有些好奇,不明白女帝到底作什么打算。
又是如此。
五日之后。
自大魏儒报刊登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已经过了十天,这十天内,女帝对此事充耳不闻,任凭武官如何去提,都被其他事情给压住了。
民间有怨言,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