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三日高悬(3 / 4)

刘廷石分守西城,中刀死。

此外致仕尚书张鹤鸣,其子张大同、其弟云南参政张鹤腾,被杀。

中书舍人田之颍、光禄寺署正李生白、署丞李元白、黄岩知县刘道远、会宁知县杨南,一同殉城而死。

还有颍州卫被围,指挥使李从师、王廷俊,千户孙升、田三震,百户罗元庆、田得民、王之麟、汪檀等,在城上战死。

其他官绅士庶死难者共一百零三人,城中妇人殉节者二十七人。

一日之内,双城告破。

腊月初四,距颍川六十里外淮河南岸的霍邱县告急。

当时霍邱县令黄日芳任期已满,正在等待新的安排,看到情势危急,当日奔逃凤阳,向上级报告可将守城任务交给教谕倪可大。

然而,教谕倪可大并不知道这事,也没等到凤阳府让他守城的通知。

他只看到张一川联合颍州、霍邱等地数以万计的会道门徒众,高举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围困霍邱。

倪可大是在危急之前,被县中士绅推举,取出县令大印,从城内百姓当中组织出千余民壮,分守四门。

其人亲守北门,在交战之初,开城门伪降,将张一川部三百渡河先锋放入城内,尽数射杀,振奋守军士气。

这才使用霍邱以小县扛住一个昼夜的进攻。

但霍邱毕竟小县,外无援军、内无重炮,经过最初的交战,后力不济,军民只能在夜里拿爆竹扔城外的农民军。

关键在于凤阳府这个地方非常复杂,在张一川的进攻中,百姓的表现可谓泾渭分明。

凤阳府本地人,守城意志格外坚决,即使城破,也会固执殉国,体现出大明龙兴之地的坚韧。

而凤阳府的外地人,则攻城意志坚决,对张一川这个外来户十分欢迎,几乎每到一处,便会群起响应。

这是因为当年作为龙兴之地,明太祖建设家乡,将小小的临濠府钟离县,以人力强行建设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凤阳府。

在这过程中,本地居民得了免除赋税的实惠、当年的二十户邻居更是成为世代无忧的陵户,但同时也迁来江浙百姓三十万。

太祖皇帝强行将凤阳府拔高到不属于它的位置,自然盛极而衰。

突如其来的大量人口,在凤阳府到处开垦土地,使原本只有十三万人的凤阳府,开垦出四十万顷土地。

因此明中期以后,凤阳山林光秃秃,河道混乱,再加上黄河捣乱,灾难成为家常便饭。

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明初移民的后代,四处流动乞讨,自然成为各种会道门争取的目标。

这也使凤阳人分出了泾渭分明的两派,要么极度拥护大明,要么反心如火,一点就着。

张一川刚经历数万大军的崩溃,如今指挥这些散兵游勇,如臂使指,在土山轻易看出城池布防,随即命部下将军中几门大炮挪到防守松懈的南门,轰击城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负责守卫南门的人叫史士林,补了倪可大的教谕之职,在张一川的猛攻下丧失斗志,趁夜晚缒城逃跑,失去指挥的南城墙随即告破。

县丞张有俊、训导何炳若、乡官戴廷对、田既庭,举人王毓贞、张灿恒,在守城中战死。

倪可大在城破后并未投降,继续在北门死守巷战,最终身边民壮死伤殆尽,被愤怒的农民军捉住,押至供奉真武大帝的元帝宫处死。

倪可大之妻戴氏得知噩耗,朝着元帝宫方向大哭、祭拜,随后自缢身亡。

有农民军看到她的手镯取不下来,就用刀砍剁掉了她的手。

小儿子倪本彝,躲在马槽本来没事,看到这一幕悲愤至极,跳出来大声骂贼,用自己的身体保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