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二阶段(2 / 3)

设人类文明,生活在滚筒基地之中才是最为适宜的。

到时候,3号星球会化作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主要负责各种原料与矿产,负责进行大部分初级的、重工业方面的生产,比如各种化工原料、比如钢铁、比如金属冶炼等。

较为高级的工业生产,譬如精密加工与铸造、粮食生产、飞船制造等项目,与生活、居住区,则全部在太空之中完成。

于是,在众多飞船的穿梭之下,庞大的建设力量便从地表转移到了太空之中,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3号行星地表,那些人们已经建设完成的众多工厂,则在众多机器人加少量人类工程师的主持之下,开始了正常运转。

是的,建设这些工厂需要众多人类工程师与工人的参与,建设完成之后,却并不需要多少人手就能自行运转了。这即得益于科技提升导致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也得益于赵长星与文明领导者们一开始就定下的“尽可能解放人力”的整体设计理念。

于是,在远航号飞船停泊在3号行星环绕轨道之后仅仅七年,第一座可以容纳足足十万人的滚筒基地便宣告完成。之后是第二座,第三座……

当初,在远航号飞船尚未到达拉卡伊9352星系之时,被紧急征召,从冬眠之中醒来,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下,承担起了维持飞船正常运转,确保人类文明平安无事的完成了这一次恒星际航行的科学家、工程师、抢修与抢险人员、后勤人员等,获得了第一批入住到这些滚筒基地之中的资格。

对于这个安排,没有任何人有异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他们在当初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的付出与奉献,可能人类文明早就已经灭亡了。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滚筒基地的数量也一直在增加着。一直到三十余年时间过去,一直到这些滚筒基地建设了足足200座,理论上足以容纳两千万人口之后,才暂时停止了这方面的建设。

这总计用去了大约40年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用于维持人类文明生存的各类型工厂、粮食生产基地等,也一同建造完成。并且,规模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计划也早已投入运转。

有足足10座滚筒基地被建设成了“人类繁育工厂”,每一座工厂之中俱都建造有超过20万个人工子宫,这总计200万个人工子宫,理论上每十个月便可以“制造”出200万名新生儿出来。

为了让这些幼儿们可以健康成长,又有足足40座滚筒基地被改造成了新生儿成长基地、幼儿园基地、小学、中学、大学基地。

赵长星等人类文明领导者,对于人口的渴望已经迫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赵长星清醒的认识到,要发展壮大人类文明,提升人口数量是最为重要的前提。

一个正常的二级文明,人口数量怎么也要在百亿以上,最好能到达三百亿的水平才算较为宽松——唯有如此数量的人口,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社会财富与资源,才能具备足够的工业人口,才能诞生出足够数量的科学家,以研究、探索、传承庞大的知识体系。

但很遗憾,现阶段,这些人类繁育工厂并未能投入全功率运转。因为精子库、卵子库之中的储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缺少卵子。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科学家们研发出了没有任何后遗症且方便快捷的取卵技术,人类政府也颁发了丰厚的奖励办法,以鼓励暂时没有生育打算的女性们捐献出自身卵子。

但就算如此,卵子数量也远远不足使用。看样子只有伴随着时间流逝,人口自然增加到相当水平之后,这些人类繁育工厂才能全功率投入运转了。

此刻,在时间已经过去足足40年,人类文明在拉卡伊9352星系之中发展到这个阶段之时,赵长星意识到,发展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顺利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