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雨季也无法令火器哑火(2 / 3)
的那几个刀盾营新丁,都已成长为当之无愧的老兵。
那几条老狗以及刘挺这个刀疤汉就更加不用说了,虽说已不再是少年,却赫然与黄小二等新收的亲卫一同,组成了关宁铁骑黄重真守备麾下的核心阵容。
在他们的鼓励之下,那些新编入军并且经受了将近一年半刻苦训练的新兵,便也都怡然不惧了,况且锦州城里非但粮草充足,而且火器充沛。
用祖大寿粗俗的原话来说,便是:“怕他个锤子!”
这家伙始终静静地立于镇北新门的正上方,厚厚的战甲将他高大魁梧的身躯衬托得更加威武,腰挎战刀,单手握着刀柄,于狂风暴雨中岿然不动,宛如战神。
不过,或许他自己觉得很拉风。
但是若被重真看到了,定会觉得很骚包,很容易成为后金白甲神射手的目标。
果不其然,一轮力大势沉的狼牙箭迎面而来,还有一些高高地抛上了天空,然后因为沉重的箭簇而被地心引力带得沉重地往下落。
显然,这些神射手的强弓之弦质量都不错,并且被保护得很好。
一场骤雨,还不能让它们变得松弛软疲。
祖大寿却依然一动不动,任由在身边蹲了一圈的亲兵蓦然起身,祭出大铁盾护住了他的周全,便连头顶都护得严严实实。
只听叮叮当当好一阵响动,实际上却没有起到丝毫的伤害作用。
并且这个纯正的汉家糙将,向来秉承“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汉家礼仪。
虽说三眼鸟铳很不耐潮,红衣大炮更像国宝一般被保护着,但是大批量产并已广泛配备于关宁军中的双管火铳。
却于孙元化受了重真的启发而研制之时,充分考虑并且改进了防潮功能,从而能在大部分的雨季之中,得以继续保持着优越的性能。
随着一阵密集的火铳声响,肆无忌惮的正黄旗白甲神射手们,本待在威武的天聪大汗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却显然没有料到,明军的火器在雨季之中还能发威。
一时之间,猝不及防,人仰马翻,折损颇多。
黄台吉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千挑万选的季节,竟还是无法令明军的火器哑火。
也骤然明白了想以巧计攻破这座曾经不屑一顾的城垣,怕是断无可能了。
恼羞成怒之下,他便下令莽古泰率领两蓝旗兵马,并一万农奴军,直接攻城。
又令阿善率两红旗兵马并一万农奴军,绕至锦州东边的宁远门,屯兵于锦州四门之中唯一的外城之外,形成威压,伺机攻城。
而他本人则亲率两黄旗兵马,裹挟着剩余的农奴军,以及所有的披甲奴,堵在了锦州南门永安门的外边,虎视眈眈。
至此,由后金新汗黄台吉亲率,两大贝勒阿善与莽古泰参与,小贝勒阿济格以及无数的贝子悍将勇士参战的后金伐明大军,终于完成了对锦州的围三阙一。
仅留了西侧的一座广顺门,也不知是作何意图。
重真大概能猜到几分,无非便是吸取奴酋围困宁远,反而激起了城内的关宁孤军与城偕亡的信念,从而得不偿失的教训。
黄台吉处处反其父之道而行,其父冬,他便夏,其父围困,他便阙一。
无非,便是对于如何进攻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的一种尝试,一种摸索而已。
围三阙一,在华夏兵法之中,正是一个显而易见却又极其高明的诱敌之策,能撼动被困方死守城池的信念,又于突围之中,被包围方预设的伏兵一举击溃。
毕竟,锦州守军若是想要突围回到关宁去,必须要往南边走,而黄台吉正好亲自率军堵截在锦州的南边。
这一兵法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一次他却想差了。
祖氏这个辽东将门已将全副的家当都定鼎在了锦州,以祖大寿为首的祖氏精锐,是万万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