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复合体(3 / 4)

辞着,话头就被曲正乾接了过去,他感触有点颇深。“春山理事,其实您不觉的这两年汉耀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了吗?”

“怎么讲?”朱春山问道,他还真没感受到,只觉得蒸蒸日上。

“单单是拿着目前关东来说,虽说我们与吉省、奉天的官员关系不错,但是这几年你可曾见过有一粒的清廷铁矿石和铜矿石进入过我们黑省,进入过我汉耀下属的冶炼厂?

俄国人去年对枪械压价那么狠,几乎是以成本价的价格收购我们的枪械来置换他们的铜矿,真的仅仅是因为总理事和安德烈的私交吗?”曲正乾总算是将汉耀目前的困境说了出来,直接点破了去年为何朱传文同意低价卖枪械的缘由。

缺铜,汉耀其实缺大量的铜!

清廷的铜矿分布在哪里呢?以关东来说,分布在吉省天宝山,这里,日本人也是盯上了,但是清廷强硬的拿回主权之后,这里开采的铜矿从未到过黑省。

眼光再放长远,山海关外。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开办了直隶地区的几家铜矿厂、张之洞开办了两湖铜矿厂,更远,云南更是号称“铜矿之利甲天下”,这些地方的铜矿,铜锭,那更是一粒都没到过黑省,进过汉耀。

这其中,没有锡良的暗中阻挠,显然是不可能的。

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背地里,那就是对着腰眼子使劲攮刀子。

搁在以前,铜是货币,但是现在,铜却是子弹。而朱传文更是知道,未来的铜储量其实事关汉耀所有机械制造业,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以电为代表的时代,终将到来。

汉耀的从俄国人手中置换的铜矿,现在都是用在刀刃上的。

“那鸭山?”朱春山有心反驳。

“春山理事,这就和我前些日子向总理事汇报的一件事情有关了,鸭山是有铜,还有金、银、铁,但是根据目前的勘测,铜矿的开采难度最大。银次之,金、铁倒是与小青山的开采难度产不多。

即便我们花大力气开采,冶炼,但远比我们从吉省、山海关之内购买要贵的多。”曲正乾叹了口气。

“所以,就要卖枪?”朱春山暂时想不通其中的关键。

毛光廷看了一眼作壁上观的朱传文,开始解释起来,“春山理事,卖枪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得向着清廷示好。”

示好,中立,将是未来汉耀一个至关重要的态度,也是朱传文最近做的一个重要决定,不是谁都有着这个资格能做这个决定的,汉耀目前的发展有着两条腿,农业和工业。但这,也仅仅是保证了汉耀这个还矮小的巨人暂时站起了身子。

“春山叔,汉耀的发展方针是基于目前的形式不断改变的,我们有着一个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让所有人有吃,有穿,有学上,让国家强大。目标是远大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目前汉耀缺铜困境,其实在制约着汉耀的发展。

楚可求和我要铜生产机器,生产工业产品;曲正乾和我要铜生产子弹。

但是现在,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的铜用到这个月底将会彻底告罄,我最近其实都打算去一趟伯力,找安德烈,看看有没有可能给我调配一些。”朱传文也是同样叹了口气。

“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朱春山问道。他知道,如果汉耀开始正式向着各省供应枪械,铜肯定回到,但是同样,他心中那个梦想却又远了一步。

“没了,春山叔,锡良其实一直在朝着汉耀暗中下套子,去年汉耀改制成为汉耀制造总局,不免是一种妥协和延缓的办法。

但是现在,汉耀银行成立了,我需要飞速的与锡良,乃至他身后的总督势力们再次做一次妥协。其实你不必担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儿。”朱传文倒是不担心。因为黑省的位置是真的好,在清廷的最北端,这地方其实属于与沙俄的缓冲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