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重启商道(2 / 3)

这种危险就是可控的。”钱金如实回答。

“吾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呢?”太后了然的点了头,转而望向了皇帝。

“朕只要尽量以支持北辽作战来说服摄政大将军便可以了吧?”

“是的。”

“好,朕会召见大将军的。只是到时,钱金也要在场,就按你刚刚说的那几条。”

“请陛下放心,若果真能如钱大人方才所说,老臣定当支持商道的重开。”

摄政大将军的首肯并不令钱金感到意外,毕竟北境已经成了摄政大将军黄义的一块心病,他不断坚持着要在国力得以恢复后,一雪国耻夺回北境。

但是,经过六年的苦心经营,他也终于明白仅靠着自己那毫无头绪的治理方式和尚书令按部就班的老办法们,是决计无法复苏国力的,甚至到了近两年,他也不得不在内心承认自己在治国方面的失败。

他已对自己的政策失误有所察觉,依着属下的法子在钱里注了水也改了税,但是一切又径直地朝着理想的另一端快速奔去。

无计可施的他只得盼望着年迈的尚书令刘勘能够运用他那管理钱财的智慧,做出些像样的改革来挽救前期身为摄政大将军的自己所犯下的无知的错误。

然而,可能那过于僵老的身躯已然使那份智慧老化。

最终,在摄政大将军熬尽耐心的等待下,边棠一天天的衰败了下去。

他对身为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却整日钻在钱眼子里的自己感到厌倦,同时也对无法改善财政还整日在朝堂上叫嚣着“节衣缩食”的尚书令及户部深感厌烦。

一切都透露着他从未体验过的穷酸。

直到钱金的出现,黄义仿佛感觉尚书令那智慧的余烬重新燃起了火光。仅只一年多,边棠就有了恢复生机的迹象。

喜出望外的摄政大将军为了这份生机,决心表现出一些诚意的妥协。

他心想“只要有机会让老夫率兵一雪边棠之国耻,就算是让老夫去西乌通商也并非不可!”

如此这般,重启商路之事便定下了。

但在此之前,未来若要发动对北辽的战争势必会给北方带来风险,可能会影响到地方的商业发展。

在寻求快速发展的贸易流动中,应该将新商道的重心向南偏移。

钱金因此将视线放在了祖母的故乡——启枝。

启枝是一个安逸的小国,长久以来维持着自给自足的低竞争模式,所以也很少与他国出现矛盾或政治争斗,民风淳朴。

其地理条件复杂,山多路险树林密,因此交通极为不便,这也是导致它经济科学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启枝和边棠、西乌的来往多是木材和石料的出口,贸易量相比起启枝国内的经济总量来说,算是比较庞大的,这也是启枝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钱金曾祖父那一代,钱家看中了其木产生意的发展前景而将家业向启枝拓展开来。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事业基础,也因此,祖父得以迎娶启枝长老院家族之一的余切氏的女儿。

在战争的袭扰和“禁通商令”实施后,祖父将边棠的家业交给了长子,自己则随钱金祖母前往启枝安度晚年。

此时,若能借着再次通商的机遇,牵动启枝和边棠的新贸易,必定能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将商道的中心转向南方。

经过与尚书省各部的讨论,得出的新计划是利用边棠和西乌的贸易渠道,开发启枝的市场。

在三国边境处建立“界市”,充分刺激消费和贸易往来。使得三国的贸易市场都能得到扩大的同时,启枝也能因此发展成商业社会,对外让自己国内产量巨大的木材石料市场充分出口,对内发展其内部还未被发掘地消费市场和基建需求。

这样对三国都有利益的计划,应该更容易被西乌和启枝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