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吴桥之战(7)(2 / 3)

起了脚步声,朱慈烺不用回头,就知道是黄端伯过来了。

史可法、朱大典与黄端伯三人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史可法是兵部尚书,跟随皇帝御驾亲征,无可厚非,朱大典长期担任山东巡抚,有过率领大军作战的经验,此番明军与后金鞑子在山东作战,朱大典参与其中,能够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甚至是指挥作战。

唯有黄端伯,好像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朱慈烺自然不会带着无用之人御驾亲征,只不过当下的局势,黄端伯暂时雪藏。

“臣拜见皇上”

朱慈烺无奈的扭头,对着跪下的黄端伯挥挥手。

“黄大人平身,朕不能够亲临前线,站在这南门之上,看着吴桥的方向,也是为前方的将士鼓劲,黄大人,你说是不是。”

黄端伯没有站起身来,抱拳开口了。

“皇上,前方将士一定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臣跟随皇上来到山东,恨不能上阵杀敌,臣恳请皇上恩准,前往吴桥”

朱慈烺微微摇头,看样子黄端伯也着急了,希望能够到吴桥去。

“黄大人,你不必前往吴桥,安心在德州等候前方的捷报。”

黄端伯还要开口的时候,朱慈烺挥挥手。

“黄大人,若是大军彻底剿灭了进击的蒙八旗和汉八旗军士,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山东能够彻底安宁吗。”

黄端伯有些犹豫,没有马上开口回答。

朱慈烺笑了笑,走上前去,扶起了依旧跪在地上的黄端伯。

“黄大人,想到了什么尽管说,不要犹豫,亦不用担心。”

黄端伯点点头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我朝廷大军彻底剿灭入侵的后金鞑子,恐怕会惹得后金的多尔衮暴怒,其直接派遣满八旗前往山东作战,如此情形之下,山东各地务必要做好一切之准备”

朱慈烺看着黄端伯,点了点头。

受到鼓励的黄端伯,继续开口了。

“臣最为担心的还是闯贼李自成,李自成与朝廷大军作战多年,早就养成了习惯,每每作战,若是战局有利,则是拼命的进攻,若是战局不利,则是掉头逃离,皇上派遣大军集结山东,与后金鞑子拼命厮杀,最为主要之目的,自然是要击败后金鞑子,保住山东,稳定南方,其次之目的,就是鼓动闯贼李自成与后金鞑子捉对厮杀。”

“臣担心李自成没有本事与后金鞑子捉对厮杀。”

朱慈烺微微叹了一口气。

“黄大人,你还想到什么,全部说出来就是了。”

黄端伯点点头,再次开口了。

“皇上,此番前往山东作战之后金鞑子,乃是蒙八旗和汉八旗,他们的战斗力是比不上满八旗的,就算是全歼了他们,对于后金鞑子肯定是重创,但还不至于减损战斗力。”

“臣担心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后金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与豪格等人,重新认识我朝廷大军的战斗力,今后的每一次战斗,他们都会派遣主力大军前来作战,如此我朝廷大军压力骤增。”

“第二个方面,后金与闯贼李自成形成了默契,李自成盘踞陕西与山西等地,不会进攻北直隶,后金鞑子亦不会进击陕西与山西等地,这让多尔衮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南方,与我朝廷大军决战。”

朱慈烺轻轻拍了拍黄端伯的肩膀,若有所思的开口了。

“黄大人,你担心的第一个方面,朕基本认同,不过局势还没有到那一步,两万蒙八旗和汉八旗军士被全歼,朕可以断定,多尔衮第一个反应就是完全不相信,他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打探消息,弄清楚其中的缘由,多尔衮绝不会轻易相信我朝廷大军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多尔衮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所以,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