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十大名曲,震撼编钟一百年!(3 / 4)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
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
大雁南飞到回雁峰时停下脚步,此山峰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
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
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
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东洲岛的沙滩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观。
朱权完全沉浸在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壮观与朱权“少年奇才,鸿鹄之志,心如止水,归隐天下“的人生反复碰撞、融和。
朱权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奋笔疾书,心潮澎湃。
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经谱成。
朱权兴奋不已,立即抚琴弹奏。
曲谱音和韵雅,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此时意境,再一次变化了。
不再是《汉宫秋月》的哀婉凄楚,也不是《十面埋伏》的英雄气概。
曾侯乙编钟闻听此曲,忍不住赞叹道:“通体节奏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岩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
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
其既落也,此呼彼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简直妙极,妙极,此曲浑然天成,意境唯美,好一副平沙落雁之图景,跃然纸上!”
此刻,进度条直接飞跃至36!
易泽心中一喜,在《平沙落雁》结束之后,将同是琴曲的《梅花三弄》奉上。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向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已然成为中)国人某种人格的化身。
也正是因为如此,梅花自然成为了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人们寄情于梅花,以诗,画,乐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梅花结拜、芬芳、耐寒的特点,以及梅花傲霜高洁、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质。
此刻《梅花三弄》乐曲声响起,一瞬间便将人引入进了一种神妙的意境之中。
深秋已过,寒冬到来。
片片雪花飞舞,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地已经是一片雪白,银装素裹。
此时,原本在热烈季节争奇斗艳的百花,纷纷低下了头颅,沉寂在这漫天飞雪之间。
唯有一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为这片银装素裹的大地,增添上了一份亮色。
梅花颜色多样,白红皆有,在这万物寂灭的寒冬时节,梅花独自傲立风雪之中,迎风绽放,丝毫没有半点畏惧风寒的意思。
即便风雪舞动,即便寒意透骨,梅花也依旧开的热烈。
恰好似这寒冷冬日之中,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
“梅花高洁,展露无遗,老身仿佛看到一朵梅花凌寒绽放的美丽场景,恰似漫天风雪一点红!”
曾侯乙编钟对这首曲子喜爱非常。
她被深埋于地下两千四百于载,经历了最深处的黑暗和寂寞,但当出土的那一刻,依旧是震撼了整个世界。
此时此刻,这一首《梅花三弄》,就好似她所经历过的事情一般。
即便生活如严冬,她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