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板上钉钉,就等着尘埃落定了(4 / 4)

跳舞,在杂志部喝喝茶,不比在车间汗流浃背的干活爽?

时间一长,附属部门的人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可不就年年支出大过收入嘛。

当然了,以上那种情况,都是万恶的六七十年代,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已经遭到了彻底的批判。

改革开放后,上下都讲改革,工厂当然也要改革。

在大环境没变之前,工厂要改革,只能是小改,也就是开源节流。

在没法开源之前,工厂只能想办法节流。

怎么节流呢?

生产部门无法节流,那就只能从工厂的附属部门想办法。

目前来说,所谓的节流,就是附属部门也不收人了,哪怕工厂的职工家属也不许进。

除非特殊情况,比如领导特批。

就好像曹志强,他就属于情况特殊的特批情况。

而像是内刊杂志部这样的清贵地方,更是一早就关闭了进人阀门。

从这个角度看,厂里能让曹志强去杂志部,搞内刊,真的是很照顾他了。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尤其是新闻舆论的压力,曹志强哪怕写诗很出彩,他也不太可能从车间转来这里。

这年头会写诗的工人多了去,也没几个因为会写诗就立刻调岗位的。

当然了,那些个会写诗的工人,名气跟影响,都远没有曹志强大就是了。

然而,当曹志强真的来了红光天地杂志部后,还是为这里的环境感到震惊。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个所谓红光天地杂志部,或者叫编辑部,居然是一个养闲人的养老院,还是个爱来不来的,自由度超高的地方。

这可真是……斯巴拉西!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