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心理战(2 / 2)
三方的通信系统。此外,要运用军事打击,摧毁其抵抗意志。并通过“外科手术式”打击,降低战争风险。而且高科技的军事力量,能够实施远距离和高精度的有限战争行动,从而把战争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意义
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战争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战争的方法,研究制定计划、准备和实施战略性战役和整个战争的理论原则。军事战略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领域,要确定武装力量的战略任务和完成战略任务所必需的兵力兵器;制定并实行有关国家武装力量、战区、经济和居民做好战争准备的措施;抑制战略性战役的计划;组织武装力量在战争过程中的展开和指挥以及研究预想敌人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能力。军事战略来源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军事战略本身又反作用于政治。战争时期,政治与军事战略的相互关系突出地表现于建立统一的军事政治领导机关方面。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对于军事战略的性质和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战略的含义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其基本含义是,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战略这个概念产生于军事斗争的实践,长期以来也一直运用于军事领域。但近年来被其他领域使用得越来越广泛。为了便于对不同领域的战略作出明确区分,使用时须在“战略”之前冠以领域的名称,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外交战略等。如果只在军事领域内进行研究和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战略称谓。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和军事力量等几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主要通过对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军事战略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方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即国家(集团)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指导军事斗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原则,这是它的理论基础;二是战略环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这是它的客观论据;三是军事力量,主要是国家(集团)军事力量的性质、职能、构成、规模、作战能力、战争潜力、动员机制和发展方向等,这是它的物质条件。战略指导者基于对一定历史时期内上述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军事斗争的基本对策和保障国家(集团)安全的基本方法,就是这个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类型是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