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学(2 / 3)

”顾百俭拿着本书,淡淡地说道。

    “看来,你我等人分开之日,不远矣!”

    “如此?我这不是要归家了不成?”赵子述一脸吃惊之色,这要是真的,他又该如何是好?

    “顾兄,你可不能欺人啊!”

    “我还欺瞒你们不成,有甚的意思?”顾百俭没好气地说道,靠在树上,整个身体倾斜着,站没站像。

    “顾兄之父乃是礼部侍郎,应当是真的。”杨钦十七八岁,虽然吊儿郎当的模样,但说话却有份量:

    “这太学,恐怕必需北迁了!而且,听说,太学北迁后,只允许秀才来求学了,官宦子弟也是可以。”

    “哎,我以为能躲掉,只是我家老头子太过于顽固,每个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举荐一人去往太学,不过,需要交学费。”

    “那些来求学的秀才,则需要考取,如同科举一般,有名额限制!”

    顾百俭无可奈何地说道:“赵兄归家之日,不远了!”

    “拿,求学于太学,有甚的好处?”赵子述问道。

    “嘿嘿,好处可多了!”顾百俭说道:“听我父亲说,皇帝允许,太学可以举荐两百人,直接参与科举,而无须举人功名,当然,这两百人是需要考试的!”

    “这可是省却了不少时间!”赵子舒嫉妒地说道,这完全是这些达官贵人的特权,他这个寒门子弟,可是羡慕地很。

    不过,他不知晓,在前唐时,太学可是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弟才能入学,如今又降到七品。

    现在太学有平民子弟,不过是特例罢了,乱世,一切都很正常。

    “还是需要些才学的,只是省却了时间罢了!”顾百俭摆摆手,毫不在意地说道。

    “这太学,听闻将隶属礼部管辖,祭酒也定了品,为正四品,挂礼部侍郎衔!其他司业,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诸学的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都有品级,俸禄,真乃盛事!”

    “看来,我真的要回去了,娶妻就娶妻吧,总要考取了个举人,还要与诸位再为同学!”赵子述苦笑道。

    就与所有的京城一般,皇帝的圣旨,宰相的决定,总会四面透风,不到两日,关于太学迁移到消息就传开,而且,太学改革的消息,在官场,也被传的沸沸扬扬。

    别的不说,太学的门槛从五品,低到七品,对于地方官员而言,真可谓是一道福音,而且,最重要的事,可以有机会参与科举,不知道跳跃了多少门槛。

    秀才,县试、州试、府试,三关,两年一次,举人,同样也是两年,而且是全府的秀才竞争,压力太大。

    稍微出点差错,就错过一科,时间就浪费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